要是说直接不听的袁绍的话那是自寻死路,就算是战败的更惨,袁绍也是主公,这是他自己的一步步拼下来的基业,所有人都是听袁绍的,袁绍的威严毋庸置疑。再说了想要子承父业,不得道父亲的首肯怎么能行呢?
袁绍现在也是相当于退居幕后了,以后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将由袁尚来处理,这也是提前让袁尚适应主公之位,只要在袁绍在世一天,就没有人敢明目张胆的违背袁尚的命令。
就这样,袁熙袁谭两人灰溜溜的退出了大殿,接下来的事宜也轮不到他们两人发表意见看法了,属于是袁尚的一言堂了。接下来无外乎就是安排战后事宜,安抚家属,发展农业。
袁尚本来想以冀州防守空虚为由夺了大哥袁谭的兵权的,但是袁绍没有同意,袁绍大概意思就是说,袁谭已经很惨了,青州没了回不去了,世子也是你的了,就剩下这些跟着他的将领了,而且他也是你对抗曹操的左膀右臂,就放过他吧。
袁绍殊不知,兵力才是这乱世能够立足的根本,哪怕现在袁尚名正言顺,占据了世俗大义又如何?人的野心是无止境的,哪怕你放过你袁谭,袁谭也不会放过你,对于自私的人来说,自己的命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安全。
就这样,天下是总算进入了一段不长时间的缓冲期。一年以来,竟然是无一位诸侯发起战争,无论是南方刘表,孙策都沉得住气,至于益州和西凉就是没有什么动作了。
曹操也是稳定发展,没办法太缺粮了,每次打仗都是这样,不然早就干碎袁绍了,曹操心里这般想到。这样平静的事态,主要也是因为袁绍的残部没有动荡割裂。毕竟也还是有几十万人的势力,曹操不敢轻举妄动。
刘备也是喜闻乐见,先是荆州传来了消息,同意同盟,然后又是说荆州内乱有些严重,长子刘琦和次子刘琮的背后蔡氏争夺世子之位。
刘备自己是垂涎三尺,这样的机会自己大有文章可以做,但是呢,自己的人设早就立起来了,不能做这种趁人之危,苟且之事,除非又有不可抗力。像当初陶谦的徐州一样,有曹操这个外部威胁才行。
而且刘备现在也不是当初那个身无分文初出茅庐的创业青年了,现在也是拥有两个州牧,而且发展的井井有序的好吗,诱惑没有那么大,不足以让刘备撕破脸皮了。
但是支持一下刘琦,帮他说几句好话,交好一下还是无所谓的,还能结个善缘。要是以后真的刘琦当了世子,统领了荆州,蔡瑁要是叛乱,刘琦就可以求援了。自己也就有足够的理由出征荆州了。
这样算来,拿下荆州之后,刘琦就继续留在荆州做他的荆州牧,也算是半个自己人了,但是荆州的兵权就交给真正的自己人来统领,不就代表着又拿下了一州了吗?
刘备是用心良苦的打着如意算盘,后面的孙策也是沉得住气,袁绍曹操刘备三个人没有动手,孙策也是愣的不动刘表一下,生怕刘备阳奉阴违,来个突袭江东。
在孙策的自我认知里面,觉得自己才是那个对刘备威胁最大的人。自大骄傲的人,往往会把自己看的太重了,但是孙策也是有这个资本和实力的,只是说,现阶段的孙策和曹操袁绍的势力比起来,刘备还真的是闭着眼睛都知道怎么选。
青州也在一年的积累下,重新统治步入正轨,原来也是有一定基础的,袁绍占领的时间也不是很长,很多地方,政策都没有变,甚至官员都还是原来杨律设置的那些人。所以接手起来是比较容易的。
一股欣欣向荣的气息,也让刘备对未来充满信心。但是缓冲期之所以叫缓冲期就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一定会发生战乱的,缺的就是一个导火索,一个契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