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知府对这个女婿还是很看好的,尤其是他在京城的一些朋友传回来的消息,皇上对本次科考选中的人非常重视,还让人查了他们的资料。温博然的名次不高,但是也同样会进入翰林院,成为能接近天子的那一拨人。
如今太子地位稳固,底下的皇子们慢慢长成,都开始办差了,分布在六部中。温博然若是能顺利留在京城的话,不怕日后没有出头的机会。谁知道会不会就攀上某位皇子,搭上了超速的快车道。小小年纪起点这么高,也真的是让人有些羡慕嫉妒。
李知府了解到的对方的性情,日后肯定会有不俗的成绩。他也罢了,但儿子还小,好好培养感情,日后多个帮衬也没什么不好的。
为此,知道温博然坚持要带李香香回门来府城,他还挺高兴的,没有吩咐柳氏招待,而是直接下令让大管家准备。原先女儿的嫁妆是她从小开始准备的,里头还有不少洪氏留下来的东西,李知府没敢明目张胆加什么,怕柳氏有意见找自己闹腾。
不过李香香是他的第一个孩子,说到底还是有几分感情的,想到女儿接下来要跟着温博然进京,当然得准备些她能用得上的东西,而且是能够解决她的燃眉之急的。
这一次没能出席她的婚宴的的确确是自己理亏,李知府只要想到他老娘连发三封信把自己骂了个够,就觉得有些亏心。可考核在即,马上要调任的李知府还是觉得自己的事业更为重要。
因为是在府城任职,加上是一把手的关系,所以李知府一家都住在官府府邸。里头可不仅仅是他们一家人,还有其他官员和他们的家眷,分给李知府的地方并不是特别大,幸亏家里人口不多,孩子还小,否则真没那么方便。
一早李知府就去看了,见也没什么事儿,便回家里准备招待自己的女儿女婿。
温博然知道李家的情况,也没有挑剔规矩,甚至并没有要去后院见一见柳氏的意思。他只跟李知府闲聊着,顺便见了自己的小舅子李禾源。李香香已经跟她爹说好了,等入秋了就送李禾源到李氏书院,左右祖母还在青杭镇,不怕放了假没人照顾他。
虽然李知府是答应了,可实际操作时会不会反悔不得而知。
见了弟弟,李香香等他们寒暄完,有心想要拉着人到外头走走,却怕遇到继母。她是没心情应付对方,只将弟弟拉到身边,随口就又是一阵嘱咐,都是说到耳朵起茧子的话。李禾源听得有些心烦,时不时要偷偷留意他爹与姐夫的话,显然有些心不在焉。
“行了,别总是叨叨他,多大的孩子了,他自己心里有数的。”李知府也没去注意女儿到底说了什么只是看到了儿子的神色,招招手让他过去,让他加入自己与女婿的话题中来,随口嘱咐:“若是无事便回你自己的屋子歇会儿,左右还不到用饭的时间。”
他也知道女儿跟继妻不对付,不想让她们多见面免得起冲突,自然不会说什么让她去见见母亲的虚伪的话。
等屋里仅剩下男人们,温博然也没有介意,认真地开始询问官场的一些事情,不涉及目前的局势,还是比较融洽的。先前在家的时候,刘夫子也好,李启明也罢,甚至是李清霖,都给温博然传授了不少的东西,但都比不上李知府。
他到底是浸润官场多年,许多的隐晦讲究的规则,也只有他才算是窥得一斑。加上对温博然的一点点好感,讲起来滔滔不绝,甚至连边上的李禾源也难得觉得自家爹爹靠谱了一回。
从前他甚少会有机会看到这样的李知府,作为一个合格的工作狂,李知府常年都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斗,少数父子两人相处的时间,不是加入了柳氏或者弟弟李禾沛,就是相顾无言。他偷偷打量着姐夫,暗暗开始给这人评分,从前因为姐姐出嫁生出的点点不情愿,这会儿倒是慢慢消散了。
姐姐说了,他好好读书,日后有机会就到京城去找她。
虽然李禾源也清楚这件事情很难,但还是充满期待。他今年已经十五岁了,姐夫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中了秀才,进入李家书院为乡试做准备,而他,却还只能呆在爹爹身边。
当然不能说他读书不认真不刻苦,也不能说他不聪明,而是李知府一直压着不叫他去考试而已。李禾源很清楚,李禾沛从小不爱学习,如今都十二岁了,别说四书五经,光是千字文都还磕磕绊绊的,别提多愁人。
虽然李知府已经娶了柳氏,却也怕柳家那边有意见,左右知府家的公子,日后等他再往上升一升官职,给儿子买个秀才出身,直接参加乡试也是可以的。尽管李禾源并不像这样,却也很清楚,自己并没有太多的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