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李香香也已经十七了,勉强能算得上是适婚年纪的上限,再不筹备起来,等真的过了二十,别说好人家,就是想找都难,生生被耽误。
很显然她的话获得了洪老太太的极度赞同,“我连贴身的嬷嬷都派出去了,就是不肯松口,只说暂时还不想谈及此事。”她到底没把对柳氏的埋怨宣之于口,硬生生转移了话题,“老姐姐,我都想好了,我们先给她想看着,合适的人递到她跟前,不给她推搪的理由。”
现在可不比前朝,出家了也不一定清净,还是要有自己的家,日后和和美美过日子更好些。尤其是女子,世道总是对女子更苛刻些,她们作为过来人,有时候明白小年轻的想法,却不得而为之。
两人正说着话呢,许蕙娴带着女儿,在下人的引导下进屋了,她给两位老太太行了礼,才开口道:“早知道洪老太太您也在,就该把家里的普洱茶给您送一盘来,还有那小青柑。”她借机说起了温博然翻到杂记找到的制茶法子,跟最最喜欢喝茶的洪老太太闲聊着。
等将两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之后,又旁敲侧击,开始打听李家大姑娘的要求,并且稍稍带出了温博然。李治缡在边上听着,忍不住对她娘刮目相看。原来自家娘亲也并不都是目下无尘的模样,这情商还挺高,值得她好好学习。
另一边的温博然已经在京城安顿下来,李治续带了个管家来,又有张家的人帮忙带路,在牙行买了人,又带着贵文贵武去了附近的店铺认路,总共三日的时间,好歹是帮着将家给安好了。
之后,在张柏邧的邀请下,温博然去了几趟张家,跟张家特意为张柏邧请的先生交流过后,静心待在家里好好学习。他自制力过人,每天列好时间表,读书练字,跑步锻炼,甚至还饶有兴致抽空逛了这北京城,闲适得很。
春闱在明年二月,同样是九天时间,考试内容在乡试的基础上加深,但方式大同小异。温博然挺有信心,他只是希望掉个车尾,并没有想要名列前茅,相对就要简单些。而且他打听过了,这一届的考官跟他风格理念还是有一定的吻合度,有些许优势。
李治续会选择这科下场也是有原因的,避开了好些风彩卓然的人物,要更容易出头些。他来到京城后,一改在青杭镇时闭门造车埋头苦读的样子,热衷于交际,拿着李明启和李清霖的帖子,拜访了不少人。
会试当然不简单,他毕竟不是京城土生土长的被圈子里的人熟知的世家子弟,想要出头,的的确确是得累积一定的人脉。别的不说,先混个脸熟,有个基本的印象也好。
青杭镇不大,温博然来到这世界的三年时间里,大多数时候都在书院读书,休息的时候也就跟祖母去踏青礼佛,偶尔替他娘到庄子铺子看看,大抵两三次就将青杭镇给逛透了。但京城不同,天子脚下,城池规划非常有特色,人与人之间相处多了功利戒备,少了青杭镇那种朴素及与人为善的氛围。
就他们这小小的两进宅子,位于住宅区,周围多是小官之家,少有开门互动的时候。温博然显然是很适应这样的氛围,毕竟后世也差不离。
最最让他感兴趣的就是西市的一家占据三层楼高的书坊,据说是某位皇亲国戚的产业,里头售卖的书籍囊括了方方面面。除了正经读书人需要的四书五经,到涉及衣食住行的各种游记,甚至还有关于农学、法律等等的书籍,温博然恨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都在里面泡着。
要不是还顾忌着会试,温博然简直如同掉落米缸的老鼠,沉醉在这些书籍里面,手不释卷,一天看它四五本,将相关的想要知道的内容都刻到脑海里。
到底已经是个成年人,将那种欲望克制住后,温博然重新规划了自己的时间,超额完成任务的话,会奖励自己放松的时间用于看闲书。也亏得没跟家里人住在一起,不然被知道了考前还在这样放纵自己,绝对没有好结果。
也正是因此,温博然将房子的其中一间房改好,变成书屋。而迫切想要拥有自己感兴趣的那些书籍的想法管控了他的脑子,温博然再次兴起了要赚钱的想法。
京城居大不易,买房靠家里,那自己的兴趣爱好支撑点,当然得靠他自己,赚大钱不容易,赚点小钱将自己的书房给整出来,应该并不会太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