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木耳豆腐包子(2 / 2)逃去关外开荒种地首页

不过只要有舍得拿粮食换豆腐的人,黄家五口人的口粮就不用犯愁了。唯一的缺点就是手头没钱,想买点啥都买不成。

自从上次吃过一回肥猪肉后,黄家就再也没吃过肉了。

关外这边吃肉不是随时都能买到的,一般都要在赶集时才能买得到猪肉。

吉昌镇逢一是镇上的大集,不过黄家人因为忙着开荒,搬了新家以来,一次都没赶过集。

眼瞅着就要到初五的端午节了,五月初一这天还是镇上的大集。

端午节是黄家搬家之后过的第一个大节,不管咋样,也不能过得太寒酸了。

久不吃荤腥,不光是两个孩子馋,黄豆芽自己也馋得厉害。移民路上虽苦,但天天还能吃到鱼儿呢,野鸭蛋也没少吃,现在鱼鱼吃不到,蛋蛋也没有,由奢入俭难啊。

黄豆芽也不是没去村里的小河捞鱼,奈何那条小河水太清亮了,清凉到都能看到小河底下的石子,而且这小河太宽了,也没法堵鱼,家里的两个鱼篓派不上用场,已经被当成筐用了。

野鸭蛋倒是碰见过几回,开荒的时候端过两窝,吃了几顿解馋,不过后来就再也没碰见了。

野鸭倒是爱在荒草甸絮窝,不过现在野草都长到人腰那么高了,灌木就藏在荒草里。

要想在那么大片的荒草地里找点野鸭蛋,一不小心衣服就被刮破了,家里总共就这么几件衣服,刮出大口子,缝都不好缝。

鱼捉不成,野鸭蛋捡不成,黄豆芽只能带着两个孩子去山上碰运气,倒是捡了不少木耳,虽说换不了钱,但却很好吃,还能给家里添道菜。

以前在老家时,柴火珍贵,为了节省柴火,除了给黄豆芽和孩子们煮点粥之外,家里的主食主要是杂粮饼子。

贴饼子省柴火,薄薄的饼子贴在锅边,借着熬粥的火,能贴出家里一天吃的饼子。

不过现在家里不缺柴火了,金氏也不吃干巴巴的饼子了,家里的主食换成杂面馒头和包子了。

家里卖不掉的豆腐捏碎,往里面放上切碎的木耳和韭菜,包成包子。这样做的包子里虽然没有油,但也是相当的好吃了。

豆腐香和韭菜香充分混合在一起,滑嫩的豆腐和口感纯正的木耳,显得粗粮做的包子皮也不那么的噎人了。

黄家这伙食,在莲花山村里算是数一数二的好伙食了。黄念文这个小淘气包,特别爱拿着包子出去吃,享受一帮孩子围在他身边流口水的情形。

虽说现在家里能吃饱饭了,但家里的钱是真的见底了。虽然从老家带来的钱还剩一些,但金氏和黄豆腐也不敢轻易花掉。毕竟这一年还没过去呢,谁知家里会不会有啥急用钱的时候。

据说关外的冬天很难熬,咋样也得留些应急钱,现在黄家要想花钱就只能现赚了。

黄豆腐这些天赶着驴车在五个村子里换豆腐,虽然没赚到一文钱,但家里的黄豆和高粱米是不缺了,尤其是黄豆,攒了足足三大布袋子。

为了在初一的大集上多赚点钱,黄豆腐和金氏提前五天开始挑豆皮。晒干的豆皮保存好了,放一年都没问题,也不怕做多了卖不出去。

挑豆皮用不上黄豆芽,黄豆芽也不能再继续编草鞋了,家里编的草鞋又快攒满一筐了,这些天总共才换出去三双,换了一斤高粱米,这点米连煮饭都不够,家里只吃了顿高粱米粥。

草鞋换不出去,极大地打击了黄豆芽的信心,但家里剩下的草鞋也不能就干放着,只能赶集的时候去碰碰运气了。

这些草鞋要是能卖出去就再好不过了,要是实在卖不出去,就只能厚着脸皮跟别人以货换货了。

不能编草鞋了,黄豆芽又闲不住,就又带着两个孩子上山了。

黄念文和黄念花自打跟在小姑身后混了一阵之后,性格肉眼可见的活泼了,跟村里的孩子们玩得十分开心。

大人忙的时候,两个孩子就出门找村里的小孩一起玩,他俩的玩伴主要是跟黄家一起移民过来的八户人家中的孩子。这些孩子在移民的路上就混熟了,现在就自发成了一小帮,天天在村路上撒欢乱跑。

不过即使玩得再开心,只要黄豆芽喊一声要上山了,这俩孩子麻溜就撇下小伙伴们,兴冲冲地跟着小姑往山上跑。

黄念文现在学会了赶驴车,只要上山就抢先坐在赶车的位置处,生怕被小姑抢了先,黄豆芽只觉好笑,她巴不得干坐车呢,赶车又不是啥好活,小傻子才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