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六十章 鬼子偷袭四海屯(1 / 2)河阳轶事首页

徐明侯亲自为这次战斗作了总结,他有表扬有批评,分析透彻,入木三分。

针对种种不足,徐明侯提出以后的措施。

首先,严格游击队的纪律,特别是群众纪律和战斗纪律。

徐明侯说游击队就是舟而群众则是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敢抢掠民财或者对民众强买强卖的行为,一经发现立即枪决,在战斗中不听命令延误战机或者临阵脱逃者立即枪决……赵魏和周仁杰两个人负责拟定游击队纪律;其次,加强情报工作,再在河阳城里安插眼线;去岩中国军的兵工厂购买武器弹药,特别是手榴弹,派人去落霞山找当地的游击队向他们学习地雷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地雷是保护村庄不受侵害的最好武器,购买武器的事情让李琪去办,去落霞山的事情落到刘兆初的身;加强队员素质,对那些贪生怕死或者战斗能力差的队员坚决开除出游击队,由于昭湘亲自办这件事情……

另外,徐明侯认为游击队应该成立军需处即后勤部负责游击队的衣食住行,成立医疗队,负责对伤员的救治。

于广源和加官负责善后工作,他们两个招集村民把牺牲在外面的队员的尸体运回各自的村庄埋葬,他们领着人对每一个牺牲队员的家属进行慰问,到每一个被杀害村民的家里进行抚慰。

原本五百人的队伍经过战斗和整编之后已经不足三百人了,徐明侯在不足三百人的队伍面前宣读了刚刚由赵魏和周仁杰共同拟订的游击队纪律后,又作了慷慨激昂的抗日演讲。

演讲的最后几句特别有分量,徐明侯说:“我对新体诗一向不感兴趣,但是前几天看报纸登载的一首小诗写得却十分惊心动魄,它是这样写的: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这是奴隶。

作为奴隶而死,死不足惜,尚余耻辱。与其跪着生,何如站着死。挺直我们的腰杆,擦干我们的眼泪,让我们对着侵略者高喊:犯我河阳者,虽远必诛!”

三百个队员一齐振臂高呼:“犯我河阳,虽远必诛!”

两天后,海东游击队总司令刘文武派人来传信,让于昭湘的队伍去岩中领取武器弹药。

李琪主动请缨,他带着八个个枪法较好的队员,每人身带一支盒子炮,坐着两辆马车路了。

于昭湘和徐明侯对于李琪格外放心,临走的时候一句话也没有嘱咐过。

刘兆初也于次日带着八个人动身去落霞山学习地雷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去了,于昭湘暂时兼任特务连连长,徐明侯兼任第一支队长。

于昭湘带着特务连和一支队驻守在凤鸣村内,徐明侯带着二支队驻扎在凤凰屯。

何景泗仍然驻守在凤腹埠西北的村庄,这个村庄属于王律镇,村名叫四海屯。

村庄虽然不大,但是姓氏极为复杂,村民来自四面八方,因此起名叫四海屯,但是叫着叫着就被当地人叫成了“私孩子屯”。

这里地处偏僻,村民贫困,属于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所以很少引起别人的注意,更没有被日本人所注意。

周里据点的鬼子在给了于昭湘的游击队一个重大打击之后,估计游击队一时半霎是翻不过身来了,所以在此后的时间里,他们忙着巩固据点。

他们做的第一步是在当地招收伪军,只要招收本地人做他们的眼睛,那么他们就可以在中国的地盘耀武扬威了。除此之外,日本人在据点之内设立代办处,让中国人任代办处长,代办处的任务就是为他们征粮征款。

鬼子招收伪军的招数立竿见影起到了作用。

不久,许多地痞流氓、土匪恶棍就加入了据点里的伪军中队,周里据点的伪军足足有一个加强连,被当地人称汉奸自治连。这些人成了日本人的鹰犬,不仅为鬼子兵带路,而且帮鬼子屠戮老百姓。

凤鸣镇游击队顿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针对这种情况,游击队组织了锄奸队,对那些罪大恶极的汉奸想方设法除掉,以儆效尤。韩晋任锄奸队队长,手下有十个武术和枪法都比较好的队员。

韩晋在外流浪好几年,不仅善于走路,而且习惯于走夜路。当年套兔子的时候,一个傍晚要走几十里的路程,最远可到周里镇南饮马河北的大荒里。

对于凤鸣镇附近的村庄韩晋最熟悉,他曾经夸口说自己闭着眼睛也能走遍整个河阳县。他领着十个游击队员昼伏夜出,神出鬼没,杀了两个土匪出身的汉奸,使得这些伪军的气焰小了很多。

一天,于昭湘在学校的操场看狼勇领着人在操场练兵,加官和赵魏也在旁边观看。

突然,孟姓和于姓的族长领着十几个人来找他,这十几个人都是村里各个姓氏的代表人物。

见到于昭湘后,孟姓族长劈头就问于昭湘:“老三,村里一百好几十人都因为你死了,你说怎么办吧?”

一句话就把于昭湘问愣了。

孟姓老者继续说:“自从你成立队伍打鬼子以来,咱们村遭了两次难了,第一回死了三十多个老人,第二回又死了一百多人,看看周边村庄,哪有像我们村似的整天担惊受怕!”

于昭湘一时无言以对。

过了一会儿,他才徐徐问老者:“以你,怎么办呢?”

孟姓老者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解散队伍,让老百姓过几年安生日子。”

于昭湘看看这十几个老人,问:“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