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第一科,经典(1 / 2)人在仙唐,我靠写书成圣人首页

等研好了墨,陈生重新去看第一页考卷。

第一页共有三道题目,陈生大致扫了一遍,全部都是出自论语及孔子家语的一些篇章。

意在阐述孔圣的一些主张,没有任何弯道,不似方解元春闱时那年的题目一般刁钻。

第一题是齐景公问政于孔子。这道题目在《孔子家语》以及《论语·颜渊篇》都有存在。不算难题。

细细回忆了一下,陈生抬起毛笔,开始作答。

他阅过题目后,便在心里回忆经典,先形成腹稿,这样一来,作答时只需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就行。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陈生动笔飞快,将第一题答出,这是论语中的原话,讲君臣父子纲领。

这是孔圣人对于当时的伦理思想的一种正名理念,使每一个人在面对不同身份时,要有明确的理解,并加以规范自己的言行,从而使社会安定有序。

随后,陈生又往下看去。

第二道题目也是采自《论语》里面,陈生打好腹稿,重新蘸墨,在文页考卷上写上答案。

这些题目都蕴含着孔圣人的“仁礼”思想。在答题的过程中,也仿佛是重新经历了一遍仁礼之道的学习。

陈生只觉得文宫内文气疯狂消耗,又立刻有新的文气从文竹叶片上生出,反哺给自身。

这个过程,如文思泉涌,生生不息!有着圣庙文气加持,陈生也不觉得累,一连答了数页题目。

陈生发现,今年的春闱题目,至少对于他来讲不算太难。而且,抛开前几题可能要答的字多些,往后几题并没有太难的题目。

陈生对答如流,而且在答题的时候,字迹都十分工整,不敢潦草。

这些题目他都已经做到心里有数,下笔有神。

等到再一次换新一张考卷答题时,陈生却突然感觉到一阵头晕目眩,只觉得腹中空空如也,饥饿难耐,仿佛耗尽了所有能量。

防止考卷被墨沾到毁掉,陈生连忙将笔和考卷放开。随后,先唤出文气,稳固身体,等待小仆送来饭食。

圣庙文气能维系身体能量,却不能填腹充饥。

抬头看天,陈生这才发现大日已经完全升到正中,阳光从窗户上打在纸上,照的人暖洋洋的,昏昏欲睡。

用毛笔写字十分缓慢费神,陈生也没有注意时间。等到将答过的题目整理一下,这才发现自己已经将前两部分题目都已经答完。

这时,正好有小仆推着小车敲门。

陈生这才知道已经到了饭时,此时正感觉格外的饥饿,连忙开门,拿过小仆手中的饭食,就着清水,大口吃着填饱肚子。

小仆送来的饭只有白面烙的糖馍,不太好吃,也没有什么味道,不过这种烙的糖馍,但却十分饱腹。陈生连吃了两个,肚子再也没有一丝的饥饿感。

隔着考房,陈生隐约能听到外面有些唉声叹气声音,想必这些题目对于他们还是有些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