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亲渡黄河,来到河内,动员了汾河平原十五岁以的男丁,全部赶赴前线,用来加重对长平赵军的包围(遮绝赵救及粮食)。
赵军被围乏粮,赵括组织敢死队冲了几波,无效,后来在一次突围中,被秦军射杀。
赵括死后,赵军投降。
大量降卒被坑杀,此一战,赵国总计损失四十余万精兵!
天下大势,从秦赵争霸变成秦国独尊。
而这次秦赵决战,起源便是han国。
秦国伐han国,打下野王,han国一看党要没,转手便将党送给赵国,想要祸水东移。
赵国看了眼送到嘴边的党,吃还是不吃?
最后眼馋党的赵王还是低估了秦国想要得到党的决心,将党吃下去,最终引发了这场史诗级的战役。
所以别看han国弱,但搞事能力还是挺强的。
正是因为熟知这些历史,秦牧才知道,如今不是发动灭六国战的最佳时机。
虽然灭han国易如反掌,但却要想到灭han国导致的连锁反应,最坏的结果自然是其余五国联手抗秦。
以秦国目前的粮食产量和储备来说,还不足以支撑长时间的大规模消耗战。
就如同秦王政登基第六年时,五国联合伐秦,尽管秦军赢了,但也极大地拖延了秦国的步伐。
一旦战争陷入僵局,陷入僵持状态,在关中大渠还没有修建完成的情况下,就很容易拖垮秦国自身的粮产和经济。
没有粮草,一切都是空谈。
总不能让士兵们饿着肚子打仗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永不过时。
所以,关中大渠是个关键点。
一旦此渠修成,关中四万多顷土地都将得以灌溉,关中地区的粮食产量将会得到一个质的飞升,如此积累数年才慢慢攒够了秦灭六国的粮草。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中,秦王直到登基十七年后才发动灭六国战争的原因,并非是秦军兵锋不盛,而是因为粮食产量不够支持秦国进行长时间,大规模的作战。
如今虽然有土豆、红薯等高产作物,但是,也需要两三年的功夫来推广和积累。
况且这几年为了修建关中大渠,秦国将多年积攒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国力都几乎消耗一空,这些都需要时间来修复。
过于消耗国力,可是要亡国的。
所以秦牧定制了一个大方向的国策,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帝’。
(PS:求一下数据,你们的支持是我的最大动力!!!)
双十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11月11日到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