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在百姓们看来,工匠就是贱籍。
无论怎么说,百姓也不愿意送子女来科学院学习。
根据于谦的汇报,科学院的学生,除了泥窑厂的孩子和宋家的子弟,一共不到六十人。
现在宋家和泥窑厂的匠人对朱高佑无比信服。
因为朱棣已经下旨将他们抬籍,朱高佑说了,这些孩子读书出来后,不再是工匠。
不过,即使科学院的告示贴了又贴,但百姓仍不信。
正是这种害死人的观念,目前为止一个普通百姓的孩子都没有招到。
朱高佑叹口气,老师没有还行,反正他自己能够胜任。
但要是没有学生,科学的种子怎么生根发芽。
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渺小的,朱高佑可以做一个先驱者,但最终还是要有人继承。
这才是最重要的。
他要的是,在这个时代形成一个完善的科学发展体系。
即使没有他,这个民族一样可以吊打全世界。
招不到学生,朱高佑很牙疼,不过他心里也发狠了。
如果再招不到学生,他就让人去灾区将那些受灾的孩子招来当学生。
“延益,你将这个公告改一下。就写学费全免,包吃包住,还包书本纸张。”
朱高佑发狠了,“直接让人贴在皇榜的位置,派人专门等在那里去解说,毕竟百姓们很多都不识字。”
读书人铁定是不会把孩子送进来了,于是朱高佑决定将目标定在那些穷苦家庭的身。
“院长,贴在皇榜是不是……”
于谦有些犹豫了,这玩意弄不好就是大罪啊。
“怕个屁!皇那边我来说!”
朱高佑无所谓道。
现在朝廷每天收入万两银子,用一下皇榜招生怎么了。
于谦听了朱高佑的话,不禁苦笑,也只有这闲王殿下才有这个底气吧。
皇榜这个位置的确很醒目,告示一贴出去,便很快有人来报名了。
在这个时代,活着就是最大的追求,百姓们将孩子带来这个世,不是为了让这些孩子学到什么东西,最主要是让这些孩子能活下去。
要是大明后期,各种自然灾害频频爆发,恐怕百姓们更是连饭都吃不起了。
若是要易子而食,估计会有更多的孩子前来报名。
不过,朱高佑可不希望那一天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