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2 章(2 / 2)男配不想躺首页

“现在好了。囡囡不见了。你高兴了?”

女人说着说着,急的哭出声来:“你赔我女儿!赔我囡囡!”

杨奶奶被儿子和儿媳妇数落的说不出话,低头呜呜的哭。旁边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只能低声劝和。

“你们两口子就别骂了。老杨她也不容易。天天起早贪黑的给你们做饭收拾屋子带孩子,每天早上送囡囡去幼儿园,晚上接囡囡回家,这不都是老杨的事儿。你们两口子管过几天?现在囡囡丢了,最着急最害怕的就是老杨!”

“不就是跳个广场舞嘛!你们年轻人天天上班不在家,周末放假还要出去玩,扔我们这些孤寡老人在家里面,除了洗衣服做饭带孩子,难道还不能有点自己的生活?”

“你们说的轻巧!”杨奶奶的儿子和儿媳妇气急败坏的说道:“现在是她跳广场舞把孩子弄丢了。你们说我们干嘛?”

“我们天天上班怎么了?不上班哪来的钱还房贷车贷?哪来的生活费?天天买菜烧饭不要钱吗?就是因为我们上班忙,才把我妈从老家接过来带孩子。就这么点小事她都做不好……”

霍柩找过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杨奶奶的儿子和儿媳妇哭着诉委屈这一幕。

杨奶奶已经哭的都快抽过去了。整个人摇摇欲坠,被旁边的大妈搀扶着。

霍柩走上前,递了一包纸巾过去。

“小霍啊!”杨奶奶见到霍柩,泪眼朦胧的握住霍柩的手:“囡囡不见了。”

霍柩拍了拍杨奶奶的肩膀,耐心询问道:“怎么不见的?报警了吗?”

“发现囡囡不见的时候我就报警了。我也不知道她怎么就不见了。我每天晚上都带着她来这儿跳广场舞,囡囡就跟在我后面——”

话没说完,杨奶奶的儿媳妇又怒气冲冲的说道:“你能知道什么?你天天就知道跳舞!”

“你还让她跟在你后面跳舞?这大晚上的,这里人这么多,你是真怕她丢不了!你赔我囡囡!”

周围的人也都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有替杨奶奶辩解的,也有站在儿子和儿媳妇这边的。

杨奶奶又开始哭,一边哭一边喊囡囡。她儿子儿媳妇手里拿着电话,屏保就是囡囡的照片,逢人就问有没有看到囡囡,有没有看到是谁把囡囡抱走了。

跟杨奶奶一起跳舞的大爷大妈们也都自动自发的帮忙找人。囡囡每天晚上跟着杨奶奶出来跳舞,她长得好看,嘴巴又甜,也算是广场舞团的一个小红人。常来这边溜达跳舞的人都对她有印象。

但是广场上人太多了,天又黑,谁也不会时刻留意一个孩子。至少大家问过的这些人都没注意囡囡是什么时候不见的。

很快警察也过来了。在周围问了一圈,又带着杨奶奶一家三口去警局调监控。

杨奶奶和囡囡是在晚上六点钟吃的晚饭。吃完晚饭去广场跳舞的时间大概是在晚上六点四十分到七点钟左右。广场每天晚上七点钟开始跳舞。

根据杨奶奶的回忆,当天晚上她们开始跳舞的时候囡囡还在她的身边。期间陆陆续续跳了一共有四五段,杨奶奶一回头就发现囡囡不见了。

警方根据杨奶奶的话推断出囡囡丢失的时间应该是在晚上七点十五分到七点半之间。查监控的时候,果然看到囡囡在晚上七点二十左右,还跟在杨奶奶后面跳舞。然后不知道被什么东西吸引了注意力。慢慢走出监控的区域。

根据监控显示,杨奶奶是在晚上七点三十六分发现囡囡不见的。她立刻叫嚷起来,周围跳广场舞的全都停下来,帮忙找囡囡。却并没有发现囡囡的身影。

也就是说,带走囡囡的人应该是在晚上七点二十到七点三十六分之间离开广场的。

“对面是监控死角,根本看不到什么。”警察皱眉说道。

“好像是在跟什么人说话?被人叫过去的?”另外一名警察反复查看当时的监控录像。不断放大,发现囡囡好像在跟谁说话。

可惜晚上光亮不足。就算广场上的路灯很亮,摄像头拍到的景象还是不如白天清晰。再加上对方刻意躲在监控死角的位置,广场上人又多。后面就再也看不到囡囡的身影了。

“对方知道这里是监控死角,还能注意避开其他的摄像头……”警察脸色一沉,怀疑带走囡囡的人非常熟悉广场的地形和监控位置。

囡囡的妈妈着急的说道:“我们囡囡很乖,我教过她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她不会被陌生人叫走的。”

“那就是说应该是熟人作案……”

“再询问一下附近的人群,有没有注意到当天晚上是谁带走了囡囡。马上排查这个区域在这个时间段往来的车辆。再去问问附近的商铺,看看谁家安装了摄像头,有没有拍到是谁带走的囡囡……”

霍柩抱着剩下的半盒船点,跟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坐在警察局外面。直到杨奶奶一家三口从警察局出来,他走上前问道:“囡囡是什么时候不见的?在哪儿不见的?”

就算这会儿找不着,霍柩还是有信心在剧情读档重来后把囡囡找回来。所以他必须问清楚囡囡走丢的时间和地点。

杨奶奶抹了一把眼睛,还没说话,杨奶奶的儿子和儿媳妇一脸警觉的问道:“你是谁啊?”

“这是我在菜市场认识的小同学。他是个好孩子,还答应给囡囡做点心——”

话没说完,杨奶奶的儿子突然发起火来:“都在外面认识的什么不三不四的人?我天天教囡囡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随便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你还让她吃外人做的点心。你认识他是谁啊?”

“囡囡就是被你教坏的。才会随便什么人叫她都跟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