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丰回到自己的屋里,喝着仆人递上的汤羹,心里却想着刚才的事。
龙亢桓氏,也是沛国的一个大族,东晋的桓温,桓冲便出自龙亢桓氏这一支。
西汉末年,桓荣去雒阳跟随朱普学习《欧阳尚书》后,被拜为帝师。桓荣的儿子桓郁,孙子桓焉也都相继做过帝师。
东汉末年的桓氏虽然没有桓荣那一辈的荣光,但他们的子孙承袭家业,累世传袭《尚书》,已经成为经学世家,还是很有名的。
而在这个时代,是有学术垄断的。
汝南袁氏便专门研究《易经》和《孟氏经》,对该作是拥有最终解释权的,天下的士人想学这本书,跟着他们袁家学那才叫正宗。
就跟你如果想学咏春得找叶师傅一样,所以袁家的学徒和门生才会遍布全国各地。
颍川荀氏也是一样,他们是荀子之后,那么理所当然的对《荀子》也有最终解释权,家里不是高官就是名士,所以荀家的子弟对仕途根本不用担心。
丁笙之前便跟桓氏的一个儒士研习过欧阳尚书,所以和桓氏的关系还算不错,和他有书信往来的这个桓景便是他的好友。
在详细询问了丁笙后,丁丰对桓氏卖庄便园田产一事也有了大概猜测。
桓氏自己说是人力不足,无法耕种太多的田亩,想要出卖掉,但丁丰猜测这不过是其中一个原因罢了。
毕竟是以经学治家的家族,在兼并耕田和其他产业发展上不如其他地主豪强积极,所以日子过得并不如意。
族中在外做官的人也少,官职最高的应该是桓典,任侍御史。此次出售庄园田产更像是为了筹措财货才对。
而在历史上,中原动荡,到处兵荒马乱之际,很多士人都逃到交州避难,其中就包括了龙亢桓氏的族人。
原本丁丰对这件事也没什么兴趣的,毕竟桓氏出售的庄园就在龙亢县附近,离谯城太远了,对丁氏来说意义不大。
但想到丁宫在书信透露出对局势的担忧,丁丰心里便有了其他打算。他想要将这处庄园购下,留给自己的小儿子丁哲。
丁哲已经成年,虽资质平庸,没能出仕为官,但胜在品行端正。让他去管理经营这处庄园,也算是给他安排了事情做。
而且现在强盗山贼猖獗,人们出门在外都要小心谨慎,指不定哪天便会生乱,狡兔三窟这个道理丁丰也是明白的。
但单单凭丁哲一人还不够,得给他安排帮手,思忖良久,丁丰眼睛一亮,他想到了丁毅。
论身份是宗亲,论武力也能保护丁哲,也没有职位在身,上次还向自己讨要一份田产。丁丰原本确实想从公产中直接划出一点给丁毅算了,但碰到了桓氏这件事,他改变了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