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章 关于规则的一些调整(求推荐!)(1 / 2)金牌创作家首页

到此,嘉宾全部到齐,时间也已经是十点多了,等到大家都落座,总导演终于也露面了。

“大家好,欢迎来到《台前幕后》的录制现场。”

总导演穿着马甲走到录制大厅中间,手里拿着厚厚一沓材料。

“大家在受邀的时候应该了解过我们这档节目的竞赛规则:歌手和制作人随机组成六组搭档,进行后面的真人秀录制和舞台比拼。”

大家都点点头,之前和节目组沟通时,都是提前了解过规则的。

节目一共十二期,一共六个竞赛单元,每个竞赛单元两周;

其中第一周主要是歌手和制作人一起寻找灵感,交流音乐观点,创作歌曲,主要考验的是制作人的水准;

第二周则是歌手认真准备新作品的表演,无论是音乐诠释,服装准备,还是舞台设计,都要考虑到,这主要是考验歌手的水平。

易铭知道的更多一些,规则中虽然说“随机”组合,但自己老师动用了关系,能够保证自己一定和夏颂华分到一起。

其他人可能也有内定的情况,这些易铭就不清楚了。

“不过,大家来录制节目前,应该也收到了我们的通知,我们的录制和竞赛规则有了变化,接下来,我来给大家说明一下。”

“第一,出于创作音乐的多样性考虑,我们放弃了两两固定搭配的分组方法,改成了轮换制。”

“我们一共有六次舞台公演,所以,我们的歌手每次都会和不同的制作人合作;同样,我们的制作人会给每一组歌手都创作一个新作品。”

如果站在一个客观角度,这个新规则其实挺好的,每一次舞台都是新的组合,一定会有更多火花碰撞出来。

而且,观众们也不会觉得节目重复度太高,太过枯燥;

同时,如果真的让固定的一个歌手和一组制作人连续合作三个月,后期真的可能会没有吸引人的素材可以用,这样的调整,对于节目组来说是极为合理的。

但对于前来录制的嘉宾来说,这样的调整让他们身上的压力倍增。

特别是制作人嘉宾们,在短时间里写一个新作品本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你需要摸清楚演唱者的嗓音条件,还要考虑演唱者的舞台表现风格,这些都是需要大量准备的。

如果是固定搭档,虽然前期会艰难一些,一旦自己摸准脉络,后期的创作难度会小很多。

可现在,今后每半个月就要换一次搭档,等于说相同的准备工作,要做六次,这无疑是十分艰难的。

而易铭所面对的不仅仅有这个问题,他来这档节目是给夏颂华当“专属工具人”的,如今自己却成了“公共工具人”,自己难受点暂且不说,老师的如意算盘八成也很难打响了,毕竟自己只能和夏颂华有一次合作。

当夏颂华落在别的制作人手中时,谁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