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散了吧。”陈知县摸了摸胡须,抱着锦盒先退了堂。
“王叔!”封易叫住了人群中的老捕快。
记忆中,他知道这人叫王常,为人低调,平日里在衙门沉默寡言,和封易的父亲交情不错。
王常停住脚步,看了看四周,把封易拉到一边。
“你是想问今天的事?”王常语气平淡。
封易点头。
王常叹了口气:“陈家公子今日突然发狂,是被妖邪附了身,你制住他之后,那妖邪便流转到了你身上,看来你意志坚定,才没有被夺去神智。”
“王叔之前有碰见过这种事?”封易问。
王常眼神复杂,想了片刻,才开口道:“我祖上曾是飞云郡一带的修士,家中有些古籍,记载了很多世间的妖魔秘闻,所以略知一二。”
“王叔懂得修行之法?”封易心中一喜。
王常摇了摇头:“几百年前的事情了,到我爷爷那一代,就已经失传了。”
封易有些失望,继续问道:“王叔,那些古籍不知道可否借来一观?如果不方便就……”
“倒没什么不方便,那些古籍里面也没记载什么机密之事,何况以前承了你父亲不少恩情,这点小忙何足挂齿,”王常叹了口气,“你要看便看罢,但是一定要记住,遇到诡异之事,能躲则躲,这才是生存之道。”
封易郑重的点了点头。
……
傍晚,安阳县飘起了鹅毛大雪。
封易在衙门轮完值,随王常去他家取了厚厚一袋书籍,便往家的方向走去。
封家位于县城北边,家里加上自己共有四口人。
前身父亲封昊在衙门当了二十年捕快,比现任知县资历都老,两个月前去乡间办事,意外掉进河里淹死,养家糊口的重担便落在了长子封易身上。
封易刚成年,便在衙门接了父亲的班子,靠着每月微薄的俸禄养活家里人。
推开门,迎面跑来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女童,手里拿着个小鼓,粉扑扑的小脸上带着笑意。
“大哥回来了!”
三妹封小婉,今年刚满六岁。
封易宠溺的揉了揉她的小脑袋,将佩刀和斗篷挂好,走进屋内。
一个少年书生正坐在窗边,摇头晃脑的读着书卷。
封易凭着记忆,走过去拍了一下少年的脑袋。
“读书就读书,摇头晃脑不也怕脖子弄折了,没个正形。”
少年书生脑袋上挨了一下,不满道:“私塾的先生就是这般读书的,我想着学学他的样子,不知道是不是背起来更快一些。”
二弟封子安,今年刚满十四,前些年考过了秀才,是附近有名的神童,目前在县里的私塾读书,备考明年的乡试。
“易儿回来了。”一个中年妇人端着菜从厨房走出来,正是封易的母亲赵氏。
“娘,这是这个月的俸禄。”封易递过去一袋碎银。
衙门捕快,若是不懂变通,一年也就不到十两银子,勉强能够养活一家人。
“好好,”赵氏在围裙上搓了搓手,接过钱袋清点了一番,从里面拿出一小部分,“这些你自己拿着,存起来以后娶媳妇用。”
封易微微一笑,推了回去。
“小妹正在长身体,子安每个月私塾也要交钱,我还年轻,不急。”
赵氏长叹一声:“苦了我易儿,要是你爹还在……”
知道母亲一开口唠叨便没完没了,封易连忙打住。
一家人围在一桌,四菜一汤,没什么大鱼大肉,都是普通农家的菜式,但封易却吃的很温馨。
封子安吐槽着私塾的先生,小妹不时插话,童言纯真,惹的一家人频频发笑。
吃过饭,封易走进屋内,点起油灯,摊开从王常家中取来的古籍。
书页的边角已经有所磨损,但是保存的还算完整。
扉页上,写着书名“太上秘虚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