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13、第二一三章 当场下旨(1 / 2)玩宋首页

玩宋春溪笛晓

第二一三章

王雱这半年在台谏的表现堪称划水许多人一开始怕他喷自己后来没等来王雱的喷又觉得有点失望:以前王雱总和台谏杠,那应对多溜啊怎么去台谏后反而哑巴了?只要不喷到自己身上,大伙还是很乐意看王雱开口的!

这样的大争议,王雱还会继续沉默吗?虽然这也是人之常情但许多人不免也有些失望:众人给予厚望的王小状元,终归不过是恋栈权位的媚上小人。

王雱也能感受到其他人的注目。

他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向前一步,举起朝笏向赵曙表示自己有话要说。

赵曙眉头一跳。

韩琦也在心中叹惋: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王雱到底是谏院的人,他要进谏言赵曙不能不听只能允许他开口。

相比刚才的群情激奋,王雱反而平静许多。他没和同僚们一样开门见山地骂人,而是开始列案例。当初他是和王安石一起搞过普法工作的对各种案件不要太熟悉。

今天他列出的是百姓之家常遇到的纠纷:过继后的财务问题和伦理问题。

每举一个案例,王雱就问韩琦和欧阳修的意见,问问他们要如何断案才正确。

王雱所举的都是十分常见的案子,甚至还有朝中官员家中之事,为朝中百官所熟知!他也不问别的,只问案中人此举是否依律?是否依礼?若是违律违礼,是否应该惩处?

韩琦和欧阳修也不能睁着眼说瞎话王雱能举出这些案例,可见最后判决肯定是依律判定的!

面对王雱直接点名的询问,韩琦只能选择避而不答。

欧阳修却没韩琦那么稳得住,接连回了王雱几次问题背后已渗出虚汗。道理大家都是懂的,但,先皇已逝,赵曙毕竟是新皇!

王雱也没专门为难欧阳修,举出第五例的时候他把话锋转向赵曙,询问赵曙这样的案子该怎么判。

这时韩琦不能再维持沉默了,他开口阻止:“这些案子都已判定,你何必再拿出来在朝会讨论?”

王雱道:“一直以来有争议的案件都可以在朝会上众议解决。”他的目光平静无波,定定地望向韩琦,语气和缓地询问,“韩相公是觉得这些案子没有争议,对吧?”

对上王雱那双过于清明的眼睛,韩琦第一次感觉到那个从小爱闹腾的小子已不再是可以随意掌控的小孩。

韩琦没有回答王雱的话。

赵曙见韩琦和欧阳修都进退维艰,心生退意,想要宣布改日再议,王雱却没给他退场的机会。

王雱紧接而上:“尧没有当上帝王之前,连邻里都无法管束当上帝王之后,令行禁止,四海皆服,所以古语有言贤不足以服不肖,而势位足以屈贤!”王雱望着赵曙一字一字地开口,“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纣为帝王,足以乱天下!”

王雱这话一出,不少人都变了脸色:这是把新皇骂成殷纣王了吧?!

赵曙的脸色也青白交错。

王雱丝毫不在意旁人或惊愕或担忧的目光,娓娓而谈:“古往今来,上行下效之事从来不少。殷纣王初得一对象牙筷,其臣箕子就曾担忧无比:有了象牙筷,肯定不肯将就于瓦器,必定想要犀角碗、白玉杯有了玉杯犀碗,哪能将就于粗茶淡饭,肯定要配美琼浆美酒山珍海味喝着琼浆美酒、吃着山珍海味,又哪里愿意穿粗布衣裳、住茅屋陋室?肯定还得穿华美衣裳、住那玉宇高楼。如此一来,倾一国之力,也不能供一人之需!后来商朝果然亡于殷纣之手!身为君王,自当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岂能因一己私念,乱天下纲常!”王雱双目凛然,直视赵曙质问,“今日陛下能因私念称皇考,明日就能因他事罔顾礼义,长此以往,何以统御百官、何以教化百姓!”

赵曙哑然。

一众眼神复杂地看着王雱。

王雱的话显然还没有说完。

他摆完道理,开始谈感情。

朝中大半官员全是进士,四舍五入都是天子门生,谁不了解官家是什么样的人?

比如唐御史,追着官家骂了不知道多少回,即便被贬到岭南的英州去也没有放弃写折子继续骂。

人非圣贤,不可能无喜无怒,任谁被这样指着鼻子骂都会生气。官家自然也生气,可再生气,回头还是把唐御史请了回来因为他谨记太祖的教诲,不能让言官因言获罪、再不敢开口!

王雱又说,当初官家私底下骂过的人可不少,但官家还是重用他们、听取他们的意见。

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身为帝王,不能让个人的喜怒与欲望凌驾于纲常与律法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