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84 战争进行时(2 / 2)影视穿越从四合院开始首页

你认为那种方式更好?”

神父看着中尉的眼睛,明白对方不会妥协。转身走到荷兰士兵们面前:

“如果你们平静的接受死亡,那么还会有一半人,可以活着下去。选择权在你们的手中。”

说完站在原地祷告起来。

一名士兵走过来,亲吻神父手中垂下的十字架后,回到原地闭目跟着祈祷。

一名又一名的士兵,军官上前亲吻十字架。。。

。。。。。。

就郑芝龙这个人来说,除了最后降清一事外,其它打击海盗、移民大琉球等虽然是出于私人利益和目的,但是确确实实维护海疆、拓展了华人生存空间。

华夏帝国建立后,镇府也不限制郑氏集团的海贸行为。郑氏也不在以官方身份自居。

郑芝龙还获得了个闽地参政会长的身份,当然只有一任。第二任要公选

地方都有民兵单位建立,对海商们使用火器也没有限制。只是不得在市镇内公然携带,必须在镇府有备桉。

鸡笼和澹水一直是郑氏的基地。帝国建立后,这里也有地方镇府、农社组织设立。

一艘通讯快帆船冲进港口,没有一会镇府大楼上响起钟声召集百姓。

“大员的红毛投降了!岛南已是华夏之地!乡亲们现在镇府招募去岛南种植甘蔗,一户分地200亩!要去的赶紧报名!”

“热兰遮的红毛投降了?咱们的舰队不是大前天才出港吗?”

“嘿嘿,当年郑家的舰队都不敢动,现在红毛人当然更不是对手。”

“那是,没见新闻纸上说了吗,南洋是帝国的南洋!”

“镇长怎么才分200亩,太少了不是规定500亩吗?”

镇长手一指:

“这是谁瞎传的谣言?法律规定个人名下500亩是平税。

这次分地每户就是200亩。当然你要自己开垦出来的荒地,可以半价购买”

“镇长这去年才分的50亩地,哪能再跑岛南去种甘蔗”

“50亩地就满足了?现在帝国外拓,不趁着这时候给子孙攒家业,还要等到啥时候?等内地的移民到了岛南,你想要也没有了!

张老三,你家老大不是满18了吗?赶紧说个媳妇另立一户,告诉你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热兰遮城,好运在抽杀令下存活下来的俘虏。

埋葬了绞死的战友尸体,在卫兵的注视下,开始清理城中垃圾、从新修建炮台。

原总督的办公室内,南海舰队的军官在争论着。

“要我说还是直接南下,趁着开战的机会,拔掉巴达维亚和马六甲的荷兰人据点。”

“太远了帝国的计划是控制周边。第一目标是南越。那里的煤铁木材资源,才是我们急需的。”

“可是已经开战了,白白放过这样的机会?热兰遮放了几炮,就得到了这么多收益,不说那十六条大海船海商们抢着要,就是这些货物也值不老少。”

“你还没说热兰遮的府库呢。巴达维亚和马六甲更丰富特别是马六甲,它是收过路费的。”

“司令南下吧!不管能不能拿下巴达维亚和马六甲,现在海面上的荷兰船只,那可都是帝国的财富和海军经费。”

郑永昌摩挲着下巴开口道:

“第一目标不能放弃,这关系到帝国以后的南洋战略。郁州号单独执行进贡行动敲竹杠。我命令!”

所有海军军官后脚跟一磕,立正站好。

“派出通讯船回九龙湾,南海舰队所以战舰南下,扣押遇到的所有荷兰船只,封锁巴达维亚和马六甲。

派人去泉州,通知海商们,南海舰队在一个月后,在热兰遮举行海船和货物拍卖!后续每个月进行一次,直到与荷兰的战争结束。

记得通知廉政署派人来监督拍卖”

“是!”

军官们开心的敬礼。

必须开心,海军的战利品,除了上缴国库外,海军是有四成奖励的。

军功更不用说了,帝国的开国勋贵,只有两位司令获得了子爵。可是被泥腿子陆军嘲笑好一阵。

接下来邓司令带领着郁州号,在南亚玩起了大灰狼,和兔子戴帽子的游戏。

南亚沿海各国是苦不堪言,可怜的南越更是欲仙欲死。只有海军够不着的东吁王朝缅甸,疯狂的加紧战备。

南越黎王咬着牙奉上十万两黄金,恭送炮击了港口的郁州号离开,第二天战舰又回来说黄金成色不足,要加四成火耗。

南越人不傻,睡觉的时间都会,睁只眼盯着北方的动静。

这个替代了大明王朝的金鹰旗杨氏帝国,更是军力强盛无比。

这位武功赫赫的杨皇帝,攻略中原、塞外未尝一败。这样的一个皇帝,怎么会对失去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不耿耿于怀。

“给!不给我这个国王也当到头了。各位臣工也知道国库已经搬空了这四万两各家凑凑吧”

看见大臣们不出声,黎王咬着牙道:

“拿地图来!给钱的可以选封地了。封地免税十年!”

好不容易又凑出了,四万两送过去。华夏帝国的使者又提出新的要求:要在南越沿海地区,租借一块地修建港口,给帝国海商避风晒货。

“不敢让上国掏钱,南越送块地给上国。”

“识趣!就这里吧。从海岸往内一百里。”

帝国使者指着下龙湾说道。

“一百里?要晒什么样的货需要一百里地?”

“防御安全要是晒货的时候被抢劫怎么办?我们不能越境进入,南越国缉拿匪徒吧?一百里足够了,没有人能在帝国军队的追击下逃跑一百里。”

“可是这一百里内,可是把广安府包括在内了。”

“啊?这样啊,我们是要荒地晒货的,要你的府县做什么。那就八十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