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座城市它叫人难以割舍,有一种怀念它叫做曾经来过。
……
在西安,是九月。
白露已过,暑气未消。
郁达夫先生口中“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地秋意。”的秋日似乎还未来至西安,而九月就这样在阳光与蝉鸣之下悄然而至。
而这座大西北中心城市的秋,更多的是如刘禹锡眼中那般“晴空一鹤排云上”一样的万里无云。
徐福拖着箱子,走出大屋顶的西安火车站。
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绿皮火车,骨头架子都要散了。
刚下火车,肚里也闹起咕噜。所幸火车站附近从来都缺少不了吃饭的地儿,徐福闻着味,就来到城墙边上一家笔画繁多的招牌里坐下,是家面馆。
“老板,这是啥字?”他满脸好奇问道。
胖胖的老板单手托着腰,一手兜着漏勺在铁皮锅里翻滚着面汤,笑道:“小兄弟,第一次来西安吧。”
“嗯啦,来上学的。”
老板颇为自豪介绍道:“陕西八大怪,面条像裤带。Biangbiang面,就是俄这滴招牌,来一碗尝尝不?”
“这么神奇,那必须来一碗呀。”徐福咽了下口水。
尽管各种历史书中,已经将这座“十三朝古都”过往的辉煌,讲的十分透彻了。
第一次看到现代的古都,看那满大街的仿唐代古建筑、城市任何角落里走出几步都能看见的古城墙、城墙公园里老大爷用拖把大小的毛笔沾水写大字……依旧觉得什么都新鲜。
“西安人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西安人不管到那都不能不吃泡馍,西安大厦高楼是连的一座一座,在西安人的心中这是西安人的歌……”
依稀似有一首豪迈方言演唱的歌曲,正在脑海里回荡着旋律。
配上古城墙上红灯串串,彩旗飘飘,整个城门、城楼和城墙上的各种亭子,真像一副美丽动人的风景画。
——他是来上学的。
今年高考考了四百六十多分,这个成绩在楚州只够上大专。
家里人觉得他读书早,年龄也还小,还能抢救一下。
毕竟当初进县一中的时候可是全凭成绩考进去的,没额外花一分钱。
高中三年他也一直担任班头,高一高二时的成绩也都是名列前茅的。
如不看高三,那就是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就想让他复读。
但是徐福不能答应。
自己人知自己事,心野了的小男孩,哪里还学的进去。
看小说,学吉他、唱k、网吧包夜,打电动……什么都干,就是不学习。
也是在高三,他有了一个秘密,从不对人讲。
他知道自己并未收心,即便复读一年,也是白白浪费时间。
到时候分数还未必能进大专呢!
再说了,人一生能有几个年头。
现在复读一年不觉得怎样,以后走进社会,面对同届的毕业生,你的年龄明显比人都大一岁,结果却做着比自己小的人同样的事情,那就是失去的一年啊。
要真按他的意思,连这个大专他都不愿意读的,直接进厂吧,还能多赚点钱养家!
来到这里上学,也还是徐爸爸拿着笤帚撵着他上车的。
不多时,一碗脸盆大小的碗被端上来。
看着那比裤袋都要粗的面条,徐福脑海里又开始不自觉的冒出些熟悉又陌生的词儿,“你看这面……”
心里哼唧着腔调,似乎连吃面都有味道多了,“哧溜哧溜”嘬完这碗大碗宽面。
“味道不差,大碗宽面,YYDS!”
“咦,这特么又什么意思?”
北方人就是实惠,一顿饭一碗面绝对不会让你吃完还再想加一点。
在车站外转一圈,徐福也没找到学校大巴,就干脆自己去找公交。
“大叔,请问附近哪里有公交站台?”他拖拉着箱子,满头大汗的问路人。
“前面出了解放门往东走就是了。你要嫌远,穿过这道巷子也可以走近路。”
“那多谢了。”
徐福毫不犹豫钻进城墙巷道里,这种老城墙周边开发还没有彻底展开,全是靠着老房子,一些地方甚至显得阴暗狭窄。
路自然也不太好走,怕箱子拖坏,他全程都是拎着过的。
太沉了,若不是箱子空间就这么大,老妈是恨不得把整个家都给他塞箱子里啊。
好在马上就要穿过巷口了,忽然瞥见前面一道身影正在来回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