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峰台”上的两男一女,是五年来山城新出现的“人才”,景华、王德和毕思雨。
“观峰台”下,粗壮大婶急步上前。她身着红绿衣衫,模样很是抢眼。
“小华,身子不碍吧?头还晕么?你爷爷方才又问了……”
一边说,她一边伸出蒲扇般的大手,轻轻放在景华额头。摸了好一阵,大婶才放下心事,从布袋中取出玉罐。
“刚炖好的‘归元汤’,你爷爷专门吩咐,趁着热乎快喝了......”
景华感受到对方的真挚,点头接过玉罐。
“婆婆,我没事。你和爷爷说说,其实我已经好了,省得他老是疑神疑鬼......”
“呸呸呸!和你说过多少遍,姑姑还不到四十,四十啊!叫我姑姑,姑姑懂不懂?”
景华憋住笑道:“知道了,婆婆。”
“小屁孩皮痒得很......好久没喝姑姑的‘轮回汤’,心里挂念是不是?”
“对啊,阿姑,那个方子很有意思,你一直没给我看......”
“去去去!年纪不大心眼挺多,小小人儿要那做什么?”
两人边聊边行,快步走向大门。
药姑四十出头,论辈分却是景华奶奶的族妹。她精通药理,是“一善堂”的镇馆大夫,也是一名聚灵修士。
景家老太爷性子随和,没定什么森严的家规家法,大伙儿日子过得其乐融融。药姑平日宠爱景华,经常逗他开心。
刚“穿”来时,少年心中满是恐惧不安,整日不肯出声。药姑经常来“把脉治病”,她性子直爽、待人真诚。从她口中,景华开始慢慢了解“世事”,结合一些模糊的记忆碎片,才不至于露出破绽。
言谈间两人离开高台,不远处是“火雷门”分堂驻地,几十号大汉身着劲装,分成数列,正在练习拳脚。
左右两边厢房整洁,许多城内店铺的东主、掌柜在缴纳赋税、登记造册。看见景华和药姑出来,众人不敢怠慢,纷纷弯腰施礼。
修士、百姓地位悬殊,东主、掌柜在百姓跟前威风八面,可对上两名景家修士,他们只有弯腰俯首的份。数个仆从抢步上前,为景华、药姑打开分堂大门。
走出门外,迎面遇上个彪形大汉。此人一张国字方脸,双目炯炯、步履稳健。景华认识对方,他是王德家的亲戚,聚灵修士鲍虎。
半年前“意外”发生,景、王两家各自加强护卫,鲍虎受王家重托,专门负责护送王德。
两边相距数步,鲍虎瞥了一眼景华,嘴角下撇,神情轻蔑。不过半年前的“意外”,王家明显理亏,还受到分堂堂主警告。因此他并未说话,昂首大步朝高台走去。
景华、药姑只作不见,缓步登上自家马车。车夫一举长鞭,两匹健马稳稳跑了起来。
黑檀车厢铺满皮草,显得十分奢华。几个暗格内放有冰玉,可以提神醒脑、润肺消暑。厢体外圈,几道简单符文篆刻其上,使车身平稳安静、鲜有颠簸。即便放盏茶在座位上,赶路时也不会有丝毫漏出。
景华知道,马车算是一件“符器”。虽然品阶极低,但也价值不菲。只有景氏这样的大族,才能拿出来代步。
身处车中,鼻端环绕着淡淡馨香,有种说不出的腻意。景华半躺在软垫上,大大伸了个懒腰,转脸望向窗外。
形山城依山而建,旁边的“大形山”延绵数千里,横出立谷郡,深入周边地域。
城池附近有几种特产草果,外围还发现一处灵石矿。草药、灵石样样值钱,小城因此十分兴旺。
夏天就要过去,大街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百姓们见到车前的“景”字标记,都会自动避让。父母们指着马车,絮絮叨叨地教训身边子女。孩童们眼中晶莹透亮,闪出耀眼的光芒。
光芒如此熟悉,混合着憧憬、羡慕、甚至妒忌。景华注目车外,仿佛看到昔日的自己。
穿越之前,他曾遇到不少炫富的二代、三代。少年躲在旁边,眼神和那些孩童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