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本书关于日本战国时期一些简要的背景设定(2 / 2)穿越战国之今川不息首页

·

石高:计算土地数量的单位。一般每10000石的领地可以动员300人左右的士兵。不过这一比例并非固定,也和领地的商业、人口有关。

·

本文使用的兵制:日本战国的兵制非常复杂,为了便于写作,本文进行了简化。(1)每支军队粗略分为战斗兵(即战兵,承担战斗任务)和辎重兵(即辅兵,承担后勤人物,包括了小荷驮队等诸多兵种),比例大致为1:2,会因为战斗范围距离根据地的远近而有所浮动。

(2)战兵里又有常备兵和领民兵的区别,常备兵不从事生产,领民兵平时耕种,在夏、冬的农闲季随军出征。辅兵则全部为征召而来的领民兵和民夫。

(3)所有拥有家名和家纹的武士都默认为常备兵。

·

日本的城町:日本中世纪的城池通常采取“市包城”的构筑,城池本身只起到防御和行政的作用,城内空间有限,往往只居住武士、士兵及其家属和一部分居民。而在城池周围,为寻求保护依附了大量领民,构成了市町,即城下町,是百姓们主要定局的地方。日本的城通常有多层,从内至外依次为:本丸,二之丸,三之丸......

·

主从关系:同样复杂至极,以作者的水平难以解释。本文为了写作方便,进行了简化。日本战国总体的主从框架类似于欧洲中世纪的分封制。幕府将军把领地分封给大名,大名再分封给其下的家臣,家臣们再继续给自己的家臣分封,一直向下传递。“我家臣的家臣不是我的家臣”同样适用于日本战国,家臣只用向自己效命的主人尽忠即可,而不需要向自己主人的主人尽忠。除了站在等级制金字塔顶的幕府将军外,每一个武士都既是上一级武士的家臣,又是自己家族的家督,拥有自己的家臣。

更进一步划分:

(1)每一个主人手下的家臣分为三类:亲族出身的一门,多代侍奉的谱代,新臣服的外样。

(2)而每一个主人的土地也分为两类,一类是分封给家臣管理的领地,另一类是自己派遣代官(行政官员)管理的直辖领地。

(3)同样的,每一个主人的臣子也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主人处获得领地,自己全权经营领地,在主人征召时派遣军队出征(类似于欧洲中世纪的制度?);第二类是虽然领有领地,但是本人并不亲自治理领地,而是留在主人身边作为行政官员协助处理政务,本人的领地交由代官管理;第三类是不拥有领地,跟随在主人身边,从主人处获得金钱作为报酬。

(4)以上三个构造并不只停留在“大名”层级,武士B在作为大名A手底下的家臣的同时,也同时是自己家族中的家督,拥有C、D、E等家臣,而CDE又拥有自己的家族和家臣。B的家族中同样拥有上述(1)(2)(3)的构造。一层层往下分封,直至最下层的武士家族。

·

如有书中出现了,而设定部分却没有解释清楚的词汇,请随时指出!我会加以补充!感谢时指出!我会加以补充!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