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三章 欣欣向荣(2 / 2)明月万里照汉关首页

如:“要想富,先修路!”

又如:“农业保国,工业强国,商业富国!”

鉴于大明的钢铁产量、水泥产量不断扩大,董宣武也不知道从哪本书看到了古代大秦驿道的图样,突发想,建议在大明国内仿照大秦驿道,铺设一种叫“铁路”的东西。

董宣武要铺设的的确是铁路,穿越回大明的他,谁都清楚铁路的巨大潜力和意义。在他的坚持下,对此不甚其解的内阁和皇帝终于同意先在京师与通州之间铺设一道铁路,看看效果是否真的有董宣武所说的那么神。

当然,后世的蒸汽火车头是没有,但是平辽之战,大明缴获了大批的战马,这些战马不能白养着,尤其那些受过伤,不适宜再战场的战马。董宣武决定先用马替代蒸汽火车头,拉着车厢在铁轨跑。

在这一年,大明皇家科技院爆出一个好消息,经过数年投入大量银子和人手研制的蒸汽机,终于出了成果。崇祯一式蒸汽机问世了。

虽然崇祯一式蒸汽机只能把约两成的热量转化为动能,个头也较打,足足有一间房那么大,而且经常会出故障,但已经具备了商业化的条件。大明的工厂终于可以告别必须建在大江大河两岸,靠水车带动的时代。

以此为基础,董宣武立刻筹建起了巨力蒸汽机厂。

初出来的蒸汽机受到了不少人的嘲笑,有人说,与起买个这玩意,还不如多买几头驴,蒙它们的眼睛,拉动转盘转动,花的钱更少。

毛毛虫虽然很丑陋,那是因为他还没有破茧而出,化为蝴蝶。

虽然并没有多少人真正看好刚刚面世的崇祯一式蒸汽机,但还是有不少尝到工业化大生产带来甜头的工厂主决定尝试一下这个巨大的新玩意。

蒸汽机首批订单达到了两百二十台。

崇祯元年十二月,首条京城到通州的铁路终于铺设完成,相应的车头和四节载人车厢也生产出来了。一切都很简单,并不复杂。所谓的车厢,不过是在开了窗的大木箱下面安装了一些轮子。

在人山人海,崇祯皇帝、董宣武和近两百人乘坐这种在铁轨跑动的异“马”车。

人们被眼前的情况惊呆了,二十匹马拉动着载有近两百人车厢居然真的在铁路平稳地行驶起来。虽然速度并不快,步行快不了多少。可是那毕竟只动用了二十匹马呀!试想一下,如果用这样的“马”车云运送货物,那效率不知要原来的马车提高多少倍。

在乘坐“马”车去了趟通州又返回京城,崇祯皇帝和大臣们对这种“马”车,十分满意,平稳、空间大,没有丝毫的颠簸赶,十分舒适。

于是修建铁路的计划在大明大举展开。

为了供应铁路所需要的钢材和水泥,各处的钢厂和水泥厂大举扩容。

铁路的出现,大举地刺激了大明的工业化生产。大明境内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