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2这天,也改变变了 2/5求鲜花评(1 / 2)传朕旨意!犯我疆土者!杀无赦!首页

朱厚照看着银盘的折子,眉毛拧在一起,

“放在这吧。”

高公公笑着点头,将折子放在了龙案。

说着。

身后内廷司的太监,将番邦新贡的水果端了来。

高公公则是一脸的笑容,曲身将水果放在了龙案之。

“陛下。”

“这是新贡的葡萄。”

“吃点吧。”

“新鲜着呢。”

朱厚照拿起了一颗,放到了嘴里,手中拿起了户部呈来的折子。

刚看了一眼,朱厚照就没心情吃第二个了。

奏折边清晰的写着。

总共税收二百八十三万两白银。

整个大明,总共才收了这些?

朱厚照向后看,这才明白这里边的缘由。

大明的税收主要根据两个凭据。

黄册,鱼鳞册。

所为黄册,就是人口的登记册。

负责记录每一户的性别,年龄。

因为最后布政使司给户部的图册是以黄纸为封皮的。

所以又称为黄册。

是朝廷作为征收的参考依据。

鱼鳞图册实际是一种土地登记册。

洪武大帝朱元璋规定把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划分为若干个粮区。

每个粮区的土地数目以及土地的主人,面积多少都有登记在册。

因为它的形状如同鱼鳞一般,所以又称为鱼鳞图册。

这两项是征收赋税的重要标准和依据。

可是。

王公贵族不需要缴纳赋税。

商人也不需要缴纳税款。

农户需要按照每户为单位缴赋税。

而获得封地的藩王,有独自征收的权利,只要按时缴赋税即可。

普通农户一家一年承担的赋税大概五石。

不按照人头来算。

例如这是一个三口之家。

一年需要赋税五担。

否则就要承担徭役。

若是租种地主的地,一年收成的七成都要交给地主。

而后。

地主和农户在向朝廷叫同等的赋税。

比如这是一户地主。

连同主家,小妾,佣人,侍女一同算在内。

总共一百人。

一年缴的赋税也是五石。

藩王更不必多说,有自己封地。。

一年缴三百石。

反而有征收赋税的权利,自己根据情况而定。

商贾则是缴银两,也是按照每户计算。

这就导致了一些富商地主可以逃避赋税。

转嫁税收负担。

从而使得平民百姓的税收负担越来越重。

而地主,富商却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减免赋税。

天下最有钱的可能不是皇帝。

而是藩王和那些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