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1章:季离(2 / 2)心慌勿语首页

小李的声音依旧欢快:“小老板,我们到家了,我正在看电视,你要找莫同学么,我可以上去叫她。”

随后,电话另一端传来了小李的惊呼声。

钟离焱的声音非常紧张:“怎么了。”

可电话那边却传来小李惨兮兮的声音:“开水撒了,我一裤子都是,少爷,这算不算是工伤。”

钟离焱深深的叹了口气:“你早点睡吧。”

小李的声音中带上了哭腔:“少爷,那工伤怎么...”

回应他的,却是一连串盲音。

小李挂断电话,看着躺在地上人事不省的几个人,拿出另一只手机:“又抓住好几个,你们带人来处理吧。”

又同电话中的人说了几句,小李走到沙发前坐下:潜伏了这么多年,应该快收网了吧。

静静的看着地上躺着的人,小李掏出一根烟叼在嘴里。

想当初,他其实也是这些人中的一员,只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脱离了组织的控制,走上了一条与这些人完全不同的路。

那时,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季离。

莫如坐在书架前,静静的看着面前的这些笔记。

她在努力的回忆当初爸爸对自己说的话。

这些天,她已经尝试过将这些笔记排成各种模样,想要看看书柱上是不是还有没被自己发现的细节。

反正老莫家的从上到下没有一个正常的,谁知道以他们诡异的脑回路,能想出什么诡异的办法来。

老莫家的笔记最早可以追溯到明初,从笔记上看,第一代有纪录的莫家人曾经辅佐过刘老。

也就是那位出名的预言家。

而让莫家人写下笔记,作为给后人的传承,也是因为刘老的提点。

只不过,第一代老莫,看起来并不算太靠谱。

许是因为自己辛辛苦苦写的字,秉持着绝对不能浪费的心思。

岁月虽然久远,但莫家的笔记却比那些孤本保存的还要好。

所典籍中,莫如翻看最少的就是第一代老莫的纪录。

除了第一篇,通篇都是对刘老的溢美之词外,剩下的便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时不时就断个十天半月不说,就算偶尔写几个字也非常不走心。

有时候赞美一道菜好吃,有时候笑话邻居的孩子长的丑。

甚至还在给一些人起外号。

这是莫如最佩服第一代老莫的地方,在那个没有网络用语的年代,这人竟然能将外号起的五花八门,着实是非常不容易。

第二代老莫,便已经离开了皇权的中心,他似乎寄情于山水,只想过闲云野鹤的生活。

因此他的笔记中,多半都是一些关于风景和小吃的纪录。

莫家人并不是一脉单传下来的。

只不过,这个纪录者,每一辈只有一个人。

而且只会选择那些会写字的人作为纪录者。

因此,在这些纪录者中,并没有出现类似杀猪,货郎这样的行当。

第三代纪录者是个女人,她的笔下多半都是后宅的勾心斗角。

从四代人开始,纪录终于变得规整起来。

而且在时间上也有了规律:每个月纪录一篇。

而后人,也便这么传承下来。

他们将自己遇到的特殊见闻,将自己学习到的重点知识统统纪录在笔记上,为的就是供子孙后代学习研究。

可奇怪的是,每逢癸亥、甲子、乙丑这三年,莫家人就像是失踪了一般,就连纪录也会出现断档。

早些年,莫如并没有发现其中的问题。

可现在看起来,壬戌年做纪录的莫家人,与丙寅年的莫家人,在笔记上总是会出现极大的不同...

有些事情越想越觉得心里发慌。

当实在找不出原因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所有典籍重新归纳一边,看看是否还有被自己忽略的细节。

看看这满满当当的几书架笔记,莫如深深的叹了口气:没办法,从头开始翻吧。

若是换成过去,莫如必然会略过第一代老莫的笔记。

可是现在...莫如将升降梯升到最高处,伸手取下第一本书:不得不看啊!

翻开第一页,莫如深吸了一口气,将书页合上:不行,还是辣眼睛。

眯眼看着手中的书:都说古代人喜欢弄各种机关,要不然她也试试水浸火烤什么的...

在心里了一阵,终于感觉自己心里痛快了。

莫如心满意足的翻开笔记:既然开心了,就赶紧当牛做马吧。

她就不相信,自己找不出来点特别的东西。

除非...她关于爸爸的记忆,是错的...

一边打着呵欠,一边看着自己手中的古籍。

莫如的意识有些恍惚,隐约间,她的耳边传来莫奶奶温柔的声音:“小如,要注意细节。”

深夜中,忽然听到这个声音,莫如顿时一个激灵,原本的睡意彻底消失。

虽然知道这是自己的潜意识,再借着奶奶的声音提醒自己。

可莫如却依旧不敢再马虎,而是专心致志的看起手中的古籍来。

既然是注意细节,莫如索性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下去。

这一来,果然让她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民国之前,莫家人做记录的时候,用的都是繁体字。

由于笔画太多,因此莫如在看的时候,通常只是了解一个大概的意思,并没有深入研究。

可今日一个字一个字看过去的时候,莫如终于发现了自己之前忽略的地方。

第一代老莫写的是竖排字,从右向左写。

引起莫如注意的,是一个“今”字,这个日似乎被用笔轻轻的描过。

只是那人描的不好,那个撇上出现了一点小小的偏差,看上去有些粗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