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2 / 2)我在古代科举种田首页

像是这样能带来千两嫁妆的媳妇儿能有几个?

跟赵家似的富户不是没有,难的是赵家是把半付家产都陪了过来,这世上能有几个嫁女儿陪上半付身家的崽种?

就当是有吧!能这么巧被她家鱼林碰上?打兔子洞都没这么准的,也不晓得大房三口人上辈子是积了多大的福气白捡这么个儿媳妇儿。

她家鱼林平白无故便被压了一头,她到现在还憋着火呢,怎能甘心?

女人的嫁妆都是私产,赵平悦的嫁妆跟她们二房可没什么干系……

二太太随即开口道:“养一个外人在院子里头,家里这些东西你真能保证他什么都不碰?大嫂你这话只说的好听,好处全让你们大房占了。”

她又扭头看向姜家二老,控诉道:“爹,娘,咱家可还没分家呢!”

问题就出在这,他家是没分家的,若是分了家,别说是养一个,养十个他们都不带多说一个字儿的。

对于大房来说,只赵平悦一个儿媳妇带来的嫁妆钱就是他们姜家一半家产了,只要她儿媳不败家,这嫁妆早晚都是要传给大房的下一辈的。

尽管他们并没有想要贪图儿媳嫁妆的想法,但自古女子嫁妆都是多多益善。

姜二爷也接着开口劝道:“大嫂你想养个别家的孩子我不管,本来嘛,这事儿跟我们二房又有什么干系?可这家里还是爹和娘做主的,你养孩子,我们是能多吃两口肉还是多长两斤膘?”

姜大爷觉得,总不能叫他媳妇儿老被他弟弟当他面顶嘴,长嫂如母,这可不就是下他面子。

“二弟此言差矣!一年三十两银子,一个月就是二两五,猪肉是二十文一斤,这便是125斤的猪肉,长两斤膘也不是说不行”

姜大爷一脸认真的在计算,而后说道,他本就是一个严谨的人。

姜二爷“???”

他是这个意思吗?啊?他是这个意思吗?他姜家差那两口肉?还是他自己差那两口肉。

“大哥”姜二爷扁着嘴还想再劝。

“好了,别争了,咱家还不差一个小孩子的那两口饭”,姜老太爷说了句公道话。

老太太也跟着道:“嗯,你爹这话说得倒是在理,赵家的根儿都在这孩子身上了,咱们若是也不管,恐怕是难以长大成人。

两口饭罢了,还不至于跟个孩子计较,只希望他大了记得咱家的好也成。”

姜老太太出马,一锤定音。

她前日里吃的燕窝都是这孩子她娘送来的,吃人的嘴软,不给人办事儿可不行。

姜大太太赶忙道谢:“谢谢爹,谢谢娘!爹娘慈悲心肠,救这孩子一条性命,必能长命百岁。”

姜二太太:“娘,你不能……”

姜老太太撇了她一眼,威胁道:“你在教我做事?”

“儿媳不是那个意思,只是……”

话没说完,老太太又是一句话顶了回去:“你在质疑婆母?”

“儿媳不敢”

本朝以孝治家,质疑婆母的帽子她可不敢戴,姜二太太果断低头,即便她再觉得不公也得敲碎牙齿和血吞。

“老二你记得,这是你叫我跟你爹说话的,既决定了你照着办就是了,难不成真想叫咱家分了?”

二房两口子口中忙呼着“不敢”,二老才拂袖离去。

十月十八,烧了头七纸,祭拜完她爹娘,赵平悦带着赵平安和吴嬷嬷和奶娘,一行四人进了姜家。

去老太太那请安的时候正好碰到要回去的姜二爷和姜二太太,俩人虽没有什么逾矩的举动,但是那眼神看的赵平悦头皮一阵发麻,想是她把她弟带来的缘故,二房人还有意见的。

不过她倒是没太在意,老太太既然发了话,她带她弟过来就是过了明路的,谁有意见就跟老太太说去。

总归她是正经嫁过来的,她弟也不白吃他们家的,可不是那寄人篱下的穷亲戚。

说白了,就是有钱,就是自信,就是有底气。

而家里的下人们大多都被遣散了,这些人在赵家服侍的这些年里,手里多多少少也都攒了些钱。

赵平悦也不难为他们,买这些人大多都是在十两出头,大概在十二两左右,每人六至八两银子,就可以把身契赎回去。

若是有那手上没钱的或者不想走的,就继续在宅子里待着,替主人看家护院,打扫庭院,等平安大了还是要回去的。

只一点,赵家内闱之事她不想叫外人知晓,他们离了赵家,以后也不可再卖身或者去哪个宅子里做事,做点小生意,包几亩地都成。

若是有人问起,也都说不知道,想走的都要签保密的条款,以后若是发现有人泄了密,这就是凭证,是能够报官抓人的。

如此,家里倒是还留下了小半数人,有大半都愿意给自己赎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