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慢慢变好(1 / 2)当理事从继承家业开始首页

会议室里,各个部门主管和投资经理顺次上台报告,李沐坐在台下,皱眉看着手中材料,不时抬头做些点评,见地并不犀利,往往是顺着主讲人的思路做一些延申和拓展。

投资行业对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高,涉及的知识面广博,项目跟进过程中,出现当局者迷的情况并不少见。

李沐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从小跟在自家老爹身边,也算直接间接参与了不少案例,在成立时间相对较短的韩国分部,也称的上是经验老道了。

往往他一提点,身边那些本就聪明的年轻人就能有所收获,因此这一个月来,李沐能清晰地感觉到公司里踊跃的进取氛围。

这种转变,就好像一台顶配的航船有了舵手,自然能够一帆风顺,稳步前行。

“好,接下来,我们请李理事来为我们做汇报。”一语言罢,作为会议主持人的李俊成清了清嗓子,揶揄地看向自家哥哥。

四座响起一阵哄杂,接着是淅淅沥沥的掌声。

感受到周围复杂的视线,李沐理了理手中文件,从容地站上讲台,调整话筒,指着李俊成玩笑道:“人事部的朴小姐,我想麻烦您一件事,下个月李俊成的工资,可以不用发了,这小子今天故意整我,会议开始一个小时前才通知我要上台演讲,贵国看重长幼尊卑的观念,于我们家,倒是一点儿不存在的。”

台下一片哄笑。

李俊成练声叫屈。

李沐摆了摆手道:“算了,就先饶他一码,毕竟他有一屋子的女朋友要养,基本月光。没点钱是不行的。各位女性朋友千万注意了,这小子要是给你们念叨什么山盟海誓的话语,可千万别心软心动,不然,指不定哪一天就变成了他池塘里的一条鱼。”

“哈哈哈。”为这位小老板的幽默和风趣,台下又是掌声四起。

李沐抬手,作了个握拳的动作:“好了,废话就不多说了。我来这,和大家相处也有一个月了,从刚开始的完全陌生,到现在能逐渐叫出一些人的名字,无论多寡,这总是一个缓慢进步的过程。有进步就是好的,因为我和大家一样,都是年轻人,年轻人懂得很少,困惑的很多,这么大一座城市,安身立命,成家立业,都是时时困扰着我们的东西,或许有些人会不服气,说你是集团太子爷,你爸一年挣得可能比我们一辈子挣得还多,你有什么值得困惑的?”

“但其实我想告诉各位,我真的一点儿不比各位担子轻,甚至于,我可能比在座任何一个人都更想活出个人样,李家很大,在韩国的产业却很新很小,可就这么一片地,多少双眼睛在看着我,在看着你们。他们在等着我们失败,等着我们出丑。”

“去年公司的效益并不好,很多项目组的营收都是负增长,很多人把它归结于时代,归结于运气,有没有这方面因素呢?当然有,但是我们就只能坐以待毙吗?那当然也不会是这样的。我爸是个没什么涵养的暴发户,但既然能发家,总归是有点儿优点的。这么多年,我从他身上学到最宝贵的一个道理就是:不管什么事,在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前,都要去试一试,就像你们念叨的,我谈的那个医药初创公司的案子,如果我不去跟他们作更深入地沟通,而是主观固执地认为这件事已经没有转机了,那我能了解到他们的技术漏洞在哪里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言语至此,李沐清了清嗓子,苦笑:“第一次上台,就跟大家念叨这么多废话,其实我相信以各位的学识和能力,这些道理都不会不懂,只是懂和落实,实在是天差地别的两件事。我并不比各位聪明,只是恰好有个有钱有权的爹,所以经历可能多了点儿,成功的有,失败的就更多,但是如果不去试,结果自然只会是后者。”

李沐把话筒放在桌子上,环顾四周:“所以,诸位,别抱怨,想方法。”

偌大的会议室鸦雀无声。

只是这一次,到最后也没有迸发出掌声。

接下来的汇报里,李沐展示了他给SM公司起草的那份策划案----关于搭建粉丝和idol聊天平台的想法。

这段时间里,他的主要工作,除了作各个项目组的顶层构架,还有就是负责和SM间的沟通协调。

这毕竟是自家老爹极其重视的项目,还是要多留个心眼。

李沐给这个企划定名为bubble,中文是泡泡的意思,寓意着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可以让粉丝和idol自由的互动。

抛出这个思路后,不少人都提出了一些优化措施,李沐详细询问后,采纳了一些可行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