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二人相视而坐,朱元璋闷声叹息道:“你道爹亲自来汴梁,是为了啥子?”
“儿臣不知,徐叔,常叔,文忠,带着一票骄兵悍将,英哥儿也在军中,元廷气势已衰,全无回天之力,儿臣委实不知,父皇何至于还要亲往前线。”
“国家是建立了,但是国家还缺少一样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这件事情,自从国家建立了以后,就拖不得了,越拖越不安稳。”
朱元璋唉声叹气道。
“爹,话不能这样说,传国玉玺那东西都丢了几百年了,这次出征,只要能夺来元廷的玉玺,就足够了。”
朱标面色平静,汴梁是前宋故都,说朱元璋来这里是为了找传国玉玺,也算说的过去,可朱标近乎跟着朱元璋参与在汴梁的一切军事行动和军事部署。
他倒是还真没听说,朱元璋让人在城里搜罗什么宝贝。
“哈哈,哈哈~儿啊,传国玉玺确实是个重要的事,不过就目前而言,有它与没有它,并不会威胁到朝廷的统治。”
“爹这次亲往汴梁,是想敲定都城,只是太可惜了,这汴梁,哎~”朱元璋无奈的叹息着,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的起义军,四十岁开创新帝国,如今四十一岁的朱元璋,却已经因为选都的问题,长久蹉跎,不知所措。
对于都城的选址,朱元璋是有极深的思虑,他希望自己开创的新帝国,能够长治久安,能够万世不易。
而在华夏的传统观念中,定都南方,那都是偏安政权做的事情。
朱标面色瞬间沉着下来,细细打量着朱元璋道;“爹,定都这种事情,确实,牵扯深广,孩儿一时也没什么好办法,只是如今这汴梁,怕是做不得都城了。”
朱元璋道:“无险可守,道路不畅,商贸不繁,爹难做啊。”
“那您的意思是什么?依儿臣之见,定都应天,也未尝不可。今时今日虽是显得鞭长莫及,力不从心,但这并不代表日后会一直鞭长莫及。”
“从黄河到长江,到燕山,到南海,时日久了,总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应天北距长江,南控两浙苏杭,海运便捷。”
“而且儿臣的海船商队已经出海了,过几年应该会带回来一些好东西。”朱标直言不讳,在他看来,应天府被朱元璋经营了十数年,根基稳定,基础够,地大,粮多,商贸繁荣。
它既是政治中心,也是经济中心,更是军事中心,目前而言,也只有应天府,能养得起拱卫京师的京营兵马和水师部队了。
朱元璋道:“北方初复,腥膻日久,亟待文化重订,新朝建立,朝廷中都是两浙苏杭一带的文人大夫。”
“那些个骄兵悍将们,也都是淮西子弟。”
“爹能靠着淮西子弟取天下,却不能只做淮西子弟的皇帝啊,如果能把都城定在北边,就可以给北方百姓,民众以信心。”
“当然,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朝廷在应天,北患才是心腹之患,重兵驻守,谁来统兵?谁来钳制?一旦北方军官拥兵自重,养寇自重,朝廷又当如何是好?”
朱元璋话音刚落,朱标耸了耸肩,尴尬道:“孩儿疏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