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陷入琴音中,心神晃动,又兼被司嫣一呵,已是方寸大乱。
见着这明显陷于劣势的场面,他硬着头皮稳住神态,正色呵斥道:“众弟子听令,此人惑人心智、胡言乱语,还不快将其拿下!”
大多数不知实情的万剑宗弟子本于一旁犹疑,听见昔日威严正派的掌门呵令,连忙起身欲前,要结起法阵拿下这盛名于外的灵韵公子。
灵韵公子倚树而立,神色淡淡。
他微微抬眼,似有若无地扫视着场内,却无形中让众人一慑。
本是温润清冽的翩翩公子,却流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风流恣意,那隐约的威压气魄让那些欲上前的众弟子们心里略微犯了些嘀咕:
看着像温和无害的不通世事公子哥,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啊...
思及灵韵公子传闻里“满城尽着月白裳,公子偏以红轿畅”的入佛宗“盛举”,弟子们心里又多了些思绪,动作便也略略慢了些。
“且慢。”
灵佛宗宗主开口,佛音浩淼,一副庄严宝相。
那悲天悯人的音色中却也含有一派宗主的威严气魄,让万剑宗弟子的动作一瞬慢了下来。
“灵韵施主乃我宗门盛客,亦是已佛光塑骨、为大乘佛法所认定的传承者。虽非我派人士,却也有所牵连。”
此话一出,若万剑宗弟子继续上前对灵佛宗盛客灵韵公子不利,便是摆明了不给灵佛宗面子。那这万剑宗的第一门派的气魄与琼林宴“团结各派”的宗旨便要一同化为虚无了。
众弟子纷纷停下脚步,面露难色。
“如今灵韵施主于众门派前说出此言,便是要我们这些宗派正道一同评判,万剑宗宗主若是心无挂碍,也不必急于一时。”
灵佛宗宗主这暗藏机锋的话语一出,简直戳了司徒的心窝子,他的脸色也瞬间难看了起来。
灵佛宗宗主话毕便不语,只闭目于一旁摩挲转动着佛珠。
而向来与万剑宗不和的乐音阁阁主眼珠一转,操着自己一如既往的嘴快爽利心不坏的直爽人设,就此接过话来。
自家琴阁音坊借着与这黄梅派新入中原的茶馆、说书楼等产业共赢合作的机会,好不容易压了万剑宗产业一头。
这灵宝资源多了,门派修为不就能大幅提升嘛,成为中原第一门派可谓是指日可待了。
利益链条相捆绑,何不卖他灵韵公子一个好。
更何况自己又与这司徒老贼早已是水火不容、面和心不和,若能借此一机大大挫伤其势,那倒是意外之喜了。
“正是如此,作为中原第一大门派,万剑宗掌门定有高风亮节之肚量,何不让小辈一言,而后再予定夺呢!”
见此二人发话了,其他或中立或与万剑宗不和的门派之主也开始纷纷附和。
其间有些隶属万剑宗、听从司徒的门派之主想要发话支持万剑宗,却也失了先机,有心无力,只得见势而动。
墙倒众人推,这架势明摆着就是万剑宗被摆了一道。虽说其他门派依旧顾忌万剑宗威名,不敢明着挑衅,但中立看戏的态度还是很明了的。
骑虎难下,若司徒撕破了脸非要说这是门派私事,继续让万剑宗门派一众弟子蜂拥上前对付,不但失了势气和由头,还白白露了怯。
见此场面,司徒憋着口气差点上不来。
满脑子都是要将其即刻除之而后快,司徒红着眼,生生用理智按捺住了愤怒,同时快速运转小周天,欲平复修为真气。
他知自己道理上失势、武力上又一时受伤不敢妄动,于是只希冀于自己迅速修复真气,而后来个措手不及,亲手将那厮斩于琼树下立威。
呵呵,那时众人欲言也无法,最多怪他个心急不仁,也不至毁了如今的威望名声。
司徒咳嗽一声,缓缓起身,摆摆手正欲彰显一番自己的正道做派,同时借此拖延时间恢复灵力。
“也罢,老夫...”
然而却不知有意还是无意,一道温润清朗的熟悉嗓音同时响起。那如林籁泉韵一般沁人心脾的声音如流水般极其自然地盖住了他刚发出的音调。
“多谢各位前辈信任,在下所言非虚,愿以未来仙途担保。”
司嫣先是向众位门派之主和长老施了一礼,接着从拢着的衣袖内取出一颗灵石——
司徒看见他的动作,顿时方寸大乱,顾不得回转修为灵力,连忙飞扑而上欲抢夺那灵石。
笑话,他当掌门这么多年,怎会不知那是复刻影像的灵石!
若是有把柄被爆了出来,那他忍辱一时恢复了修为,纵然打死了这小子,那又有何用?
司嫣自然早有准备,看着万剑宗掌门那如饿虎扑食般的动作,他一个拂袖转身,便又出现在了不远处。
谪仙般如雪如月的公子嘴角微勾,着一袭月色长袍,身姿清减而泠然,于不远处的琼树下孑孑茕立。
花枝微颤,晨露欲滴,风华如斯。
景美人更甚,让观者皆觉一瞬恍惚。
便是这一瞬的恍惚,待众人回过神来,就见一俏丽女子与万剑宗掌门司徒激战正酣。
二人法器法术频出,光芒刺眼,却是不分上下,堪堪打了个平手。
女子明眸皓齿,长发飘飘,像一支鲜妍娇嫩的海棠花,却丝毫不逊色于经验老练的万剑宗掌门。
而司徒之前吐血,伤势危及修为,原本元婴的修为灵劲却无法尽数施展出来,一时不察被女子一剑划破了手腕。
鲜红的血从司徒手腕上流了下来,司徒来不及管它,即刻以法器抵挡攻势,同时将补血增强灵力等丹药倒入口中,继续对峙。
而司徒手腕上的鲜红的液体依旧滴落地面,渗到土里,染红了土地。
这时那灵韵公子瞳孔的颜色似是幽深了几分,意味不明地悠悠道了句:“好一个‘血没腕’。”
一时众人哗然。
大家都想起了那传诵的童谣——“司家灭,剑宗兴。三公除,司徒如。血没腕,徒握剑来倚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