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2 / 2)电视人首页

新闻频道的人爱互相起外号。“道长”就是总监,频道之“长”的意思。当然,这是下面人调侃时一厢情愿的叫法。当着总监的面没人敢这么喊。

“念什么悼词?谁死了?”《北江零距离》第一制片人林刚快步从门外走进来,一脸认真地看着凌青云问。

大家哄然大笑。

林刚红了脸,意识到了自己的唐突。

“林市长,你说谁死了谁就死了。你说现在马上转战到殡仪馆,我们马上就走。我们听市长的!”宋春风笑哈哈地喊着。

因为和一位副市长重名,“林刚”自然升级成了“林市长”。林刚倒也受用。

“都给我坐下,挨个汇报。”林刚就坡下驴,不好意思地笑着。一边坐一边手在空中划了一个手势。

“市长什么时候辞职啊?”黄江涛还是一脸难以排解的忧虑。

“我?我没那本事。再干几年,熬到退休,我就寿终正寝了。”

“你早着呢吧,到退休最少还得十年?”

“可不,十年之后五十五,也就差不多了。”

“电视台还能活到你退休吗?”宋春风苦笑着,肥硕的身躯突然捯了一口气,接着调侃到:“是你先退休,还是电视台先退休?这都是个未知数啊!”

“即使电视台没了,也得给正式工一个说法吧!”林刚耷拉着眼皮,像是在自言自语。说完伸手从桌上烟盒里抽了一支烟。

大家一下变得沉默了。

林刚是正式工。新闻频道十五位制片人,正式工有五位。其他的,有的是台聘,有的是岗位合同。电视台的员工,身份三六九等,由来已久。

1999年,北江电视台进行了用人制度改革,通过公开考试,从社会上招进了第一批台聘员工。喊出了“台聘工和正式工同工同酬”的口号。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除了军人转业之外,电视台不再进有事业单位编制的正式工。后来又经过多次招考,台聘工的人数达到了近百人。到2010年,台聘工也不招了。再进人,都是岗位合同。岗位合同工和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合同,相当于人力公司派遣到电视台来工作。仅仅这三个身份,还不能满足电视台的用人需求。在岗位合同以下,还有三个身份:频道聘、项目聘、实习。

这么多年,经过多轮改革,正式工、台聘工、岗位合同工的差距越来越小。最起码在职位升迁上,台领导以下的职位,三种身份具有同等的机会。刚刚上任三个月的新闻频道总监吕东也是台聘工的身份。而其他三位副总监,有两位是正式工。聘用工骑在了正式工的脖子上,貌似身份的差异已经消除,但制片人们心里清楚,不同身份,收入仍然不同,因为差距一直存在。

这些年,正式工的地位一直在降,只所以还能忍气吞声,是因为实际利益没降。要不是每月的奖金绩效考核表上,正式工一栏是单独核算,生活哪有那么静好?正式工早闹翻天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萦绕在台聘工和岗位合同工心头的那份自卑感久久不能散去。

林刚似乎意识到自己触痛了别人的神经,慌忙中找到了缓解气氛的角度:“老宋,你们《北江新闻》没事吧。你们做时政的,哪天领导一高兴,把你们包养了,不就高枕无忧了?反而我们做民生新闻的,前途未卜,吉凶未定呢。大家冷暖自知啊!哈哈。”

又是一阵沉默。林市长本想缓解气氛,但话一出,却让人再次感到了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