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对这次的北电网络专利收购是志在必得。
但他同时也知道,如果想收购成功,难度极大!
一方面,是竞争对手将会不择手段的狙击,尤其是苹果和微软。
苹果是为了削弱nr,毕竟目前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上,nr拥有超过30的市场份额,苹果的只有18。
微软同样是为了狙击nr,倒不是为了市场份额,而是为了保证自己能够收取到足够的专利费
如果酷风拿下了北电网络的专利,就可以对nr体系的手机厂商进行专利的交叉授权,这样微软就很难向nr体系的手机厂商收取专利费了,这可是一年数十亿亿美元的纯利润啊!
所以,无论是前世的谷歌也好,还是现在的酷风也好,谁手中握有nr,谁就是他们的敌人!
再加上其他通信厂商,如爱立信手机厂商,如甚至英特尔这样的厂商。
谁都知道,新崛起的酷风时间不长,家底薄弱,但如果被酷风收购了北电网络的这些专利,将会补上最后一块短板,到那时,酷风的崛起将不可抑制!
同样,谷歌拿到这些专利,同样会令他们不安。
所以,林风想拿到北电的这些专利,即将面临的竞争对手众多。
另一方面,更令林风担心的,是美国和加拿大政府对此类收购的保护性措施。
前世时,国内的华为、中兴都曾对北电网络的这次专利竞拍感兴趣,曾希望加入竞拍,却被挡在了门外
这也是为什么林风希望能够拉上谷歌,一起组团的主要原因。
甚至,除了谷歌之外,他还希望能再拉几家nr系的公司,这样以联合财团的名义,可以让监管机构不至于太针对酷风。
毕竟,与之前收购亚马逊不太一样,北电网络虽然现在没落了,但对于很多北美人而言,这曾是一个令人骄傲的伟大公司。
成立于1895年的北电网络,脱胎于加拿大贝尔电话公司的机械部门,曾经是北美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也是全球通信行业的“百年老店”。
是一家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大萧条和无数次经济衰退,而顽强生存下来的著名科技公司。
北电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上世纪90年代末,北电推出了10产品,旋即席卷市场,垄断了90以上的份额。
而北电最辉煌的时刻是2000年,北电以303亿美元的收入、43的全球光纤网络设备市场份额站在了行业的巅峰。当时,它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几乎是主要竞争对手、第二名的朗讯科技的3倍。
受光网络业务推动,在最巅峰时期北电市值曾高达2670亿美元,几乎为其申请破产重组前4800万美元的5000倍之多。罗世杰的“光纤革命”也由此与思科的“路由器革命”、爱立信的“手机革命”齐名。
而同一时期,英特尔市值为2777亿美元,思科为3573亿美元,为1958亿美元。北电已经跻身于世界科技巨人之列。
然后好景不长的是,紧接着的互联网泡沫破碎,将整个电信行业带入冬天。数以万计的互联网企业倒闭,给北电造成了价值40亿美元的积压库存。在2001年第二季度巨亏192亿美元,创下加拿大公司季度亏损的最高记录。北电股价也开始飞速下降,从最高的120美元疯狂跌至10余美元。
在遭遇行业“黑天鹅”之后,北电就开始了昏招不断的决策失误和丑闻。
先是04年因为财务造假的丑闻曝光而名誉扫地,同时2006年12月27日,北电网络公司和股东达成的245亿美元和解协议2007年,美国证监会也因财务欺诈问题,对北电网络处以1亿美元的罚款。此举令北电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继而,当全球3经过艰苦耕耘,终于进入收获季节,2006年9月,北电却宣布放弃了成熟的业务,将通用移动电信系统业务以32亿美元出售给阿尔卡特,将自己的重心放在了颇受争议、未见赢利前景的之上。
而当全球电信运营商纷纷转向,而依然前途暗淡时,北电又宣布将减少对的投资,把研究资金投入到主流运营商所青睐的上。
之前的巨额投资再次打了水漂
最关键的是,绕了一大圈之后,北电已经没有太多空间了。
从2006年开始,北电逐步出现亏损,2007年的4个季度之中,除了第三季度外,其余第一、第二和第四季度,北电的亏损额分别为103亿美元、3700万美元以及844亿美元。进入2008年以来,北电的亏损继续加大。第一和第二季度分别亏损138亿美元和113亿美元,至今为止,2008年的总共亏损幅度已经达到366亿美元。
同时,北电还有着巨额的债务问题,总额高达63亿美元!
根据法庭文件,北电债权人多达25万名,而拥有北电网络1亿至5亿美元债权的债主就超过了100家。
其中最大的一笔债务高达38亿美元,作为北电网络38亿多美元债券的托管方,纽约梅隆银行nrn是该公司最大的无担保债权人。
2009年1月,资不抵债的北电提交破产保护申请。
6月,在一切努力宣告失败之后,北电宣布其所有业务部门均可出售。
此后的半年里,北电开始了“挥泪大甩卖”式的肢解性出售:将无线资产以113亿美元出售给爱立信、将企业网资产以915亿美元出售给、将光网络和城域以太网业务资产以769亿美元出售给了n。
现在,北电基本上已经将核心的业务全部出售完了,手里还剩下的,就是数千项专利
当然,这些专利对于像酷风、谷歌、苹果这些在传统通信领域没有太多技术积累,需要补全自己“专利库”的公司而言,价值依然非常巨大。
事实上,北电自己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从2009年底开始,就已经频繁的接触多家公司,试图兜售这些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