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8章 壮式汉语(3)(1 / 2)壮语首页

说完了声母韵母和声调之后,林小壮很快切换到词汇和语法。

毕竟他们不是小学生,这些学过的东西只要一过,便能勾起很多的回忆,并且反思自己哪里犯了相似的错误。

“关于词汇和语法方面,说白了,就是一种说话习惯。汉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语言。壮族学生在学习汉语,就是在学习一种全新的语言,因而难免受母语的影响而产生词汇语法的语病。”

林小壮说完,又很快举例。

“词汇方面,壮族学生往往用壮语的词汇直接代替汉语,导致汉夹壮现象的出现,例如猪很肥,那板油又白又厚读成劳又白又厚。语法方面,壮族学生也习惯用壮语的语法来组词造句,例如公鸡写成鸡公,油豆腐写成豆腐油,让我先去写成让我去先。”

林小壮说到这些例子,要么就是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要么就是发生在身边人的身上。

一个地区或是民族的群众在学习外民族的语言时,都跟本地区活民族的语音词汇、语法语境、国情区情、生产生活、教育条件和人文历史有着密切联系。

对于壮族学生,尤其是居住于边远、贫困农村地区的以壮语为母语的壮族学生,从小就以壮语来与他人沟通和交流,因此很难改变固有的语言逻辑习惯,即使进了学校读书学习,一般也是在学校将汉语,回到家乡又跟本地人说壮语。

在这样的环境下,容易使学生产生汉壮语言混用,语言思维混乱,汉语普通话发音不标准等问题。

在座的有不少壮族学生,立马就举手问道:“林老师,那我们要怎样改正,怎样才能变得和你一样优秀?”

林小壮说道:“先在普通话教材上学拼音,字正腔圆一个一个读,平时也要多交流,不能当小哑巴,勤加练习很有必要。

另外有空的时候,可以听广播看电视,像是鹦鹉学舌一样,努力纠正自己的发音,一开始还可以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