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吨级蒸汽机帆货船载着朱道临、张拱薇、徐弘基、吴景贤及数百侍卫随从,劈波斩浪,日夜兼程。
耸立在船楼后方的两个大烟囱,浓烟滚滚,随风蒸腾,远在十里之外的近岸渔船都能看到这个顺风扬帆高速北上的怪物。
临时抽调到船上的二十余名高级技师,轮番待在底舱的机房之内,以三班倒的方式轮番呵护隆隆作响、持续工作了两天的蒸汽机。
八名年轻力壮、汗流浃背的炉工不停将精心洗选后的精煤铲入四台熊熊燃烧的锅炉之中,没有一个人露出半点儿懈怠之色,反而因为接到此次艰巨任务而深感光荣。
通红的斜阳徐徐西坠,漫天霞光将浩瀚的海面染成一片金黄,围坐在前甲板上品茶的徐弘基、张拱薇等人再也没有了前一天的惊恐担忧,也不再一惊一乍感叹科学技术带来的震撼力和颠覆性,不过仍旧担心连续航行一天毫不停歇的机器会突然出毛病,导致所有人无依无助地漂浮在远离海岸的这艘大船上。
“贤侄,青岛快到了吧?”张拱薇的询问已经是第三次了。
朱道临只好把怀中睡熟的儿子递给亲卫,吩咐送入船楼交给夫人和几个家眷,然后耐心向大家解释:
“快到了,一个小时内就能看到竖立在港外小岛上的灯塔,天黑之前我们就能住进浮山卫城,休息,维护一下机器设备,再添加些燃煤和胶州湾本地的蔬菜水果,明天一早继续赶路。”
“刚才咱家又下去看了一遍,机舱里如蒸笼一般热得不行啊!两侧煤仓里的精煤倒是还剩大半,可那几座红彤彤的锅炉和轰隆隆的机器已经不停运转两天了,扛得住吗?”吴景贤边擦汗边关切地询问。
在朱道临的示意下,坐在左边的长江造船厂副总管兼船舶研究院主管张祥龄笑着解释:“公公不用担心,这艘500吨级的机帆船是我们经过大半年实验和总结之后。正式量产的第三艘军用远洋货船”
“这条船远比去年那两艘蒸汽渡轮强多了,无论龙骨还是船壳厚度,无论船型还是船体结构,都严格按照战舰标准建造。还用去14吨的精钢骨架加强船体,安装的是产自天枢阁的两台450匹马力蒸汽机和四台配套锅炉,而不是我们长江造船厂附属机器厂仿制的民用船舶蒸汽机,所以这船能以每小时16节的正常航速”
“等等,你说的每小时16节是多少里?”素来缺乏航海知识的吴景贤好奇地问道。
张祥龄耐心解释:“时速16节换算过来。就是每半个时辰行驶近30公里,不过如今的航速已经超过这个数,因为是顺风,扯起三根桅杆上的船帆后速度更快,达到了每半个时辰75里的速度。”
张拱薇连连感叹:“确实快,虽然我不知道怎么换算的,但感觉要比江南水师的快船至少快五倍,真是不可思议啊!”
众人哈哈一笑,大家都有张拱薇这样的感叹,这半年多来见惯了整天来回行驶在上元港、下关码头和北岸浦口码头之间的蒸汽大渡轮。还有那五艘隶属龙潭钢铁厂往来于长江上下游运送铁矿石的蒸汽拖轮,当初的惊诧震撼感觉逐渐远去,基本适应了蒸汽船的存在。
唯一不同的是,此次乘坐的军用蒸汽机帆货船体型更大,速度更快,因为保密的原因出现在大众眼皮底下的次数不多,更没几个人有幸乘坐,所以也就没几个人能够联想到由此带来的巨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