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029章 又一个竞争对手(1 / 2)重生科技狂人首页

唐焕东海岸之行的最后一站是折返回哈佛大学做演讲。不得不说,学生是最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个人电脑这个概念在他们那里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这从各种各样的提问当中就可以看出来。

演讲活动中,唐焕发现一个人的提问内容最专业,经过询问,这才得知,他就是因为自己重生受到巨大影响,原本的世界上第一款电子表格软件的研发者,电子表格之父,丹布里克林。

显然,现在布里克林已经彻底悲催了,电子表格之父的称号,已经归唐焕所有了。

在原本的历史当中,1977年,离开公司一年后的布里克林,考入了哈佛商学院攻读工商管理硕士。

在校期间,布里克林的导师常常会布置一些课外作业机械重复地填写单据、账目和统计表格,不但毫无乐趣可言,一不小心还容易出错。

会玩计算机的布里克林打算把这些重复的工作交给学校的小型机来处理,可是他发现,不同的财务问题需要不同的计算方法,常常需要重新编程,讨厌重复劳动的布里克林便因此萌发了编写一个通用程序的想法。

1978年初,刚刚学会bs的布里克林决定开始自己的程序设计,这次他想先从微机上开始这个工作。当时流行的微机主要有克摩多的p、唐迪的80、苹果公司的pp,由于彼此之间的硬件架构不能兼容,所以初期的平台选择很重要。

最后,布里克林选中了pp,倒不是那时候的pp性能好到哪去,仅仅是苦逼的布里克林当时只能借到一台pp。

微机到手以后,布里克林的程序编制工作也正式开始。因为采用bs语言进行开发,软件的执行速度慢得可以在运算期间泡咖啡喝,但不管怎么说,这个程序已经初步具备了电子表格的基本特征。

为了不浪费好创意,再加上自己一个人能力有限,布里克林便找来好友弗兰克斯顿合作。

1979年初,两人成立了一家名叫软件艺术srrs,简称为s的小公司,开始共同改进布里克林手上的程序。

为了提高软件的实用性,必须提高它的计算速度,所以只能采用汇编语言来重写。两人分工协作,努力了两个多月,总算推出他们的第一款商业软件。

这个软件被起名为“s”,“sb”是“可视的”,而“”是“计算”,两个单词斩头去尾再叠加,成了所谓的“s”,即寓意“看得见的计算”。

不久,布里克林的小软件被一家名为个人软件sr,简称为ps的公司看中了,双方很快签约,将s的销售全部委托给了ps公司。

当时ps公司的老板叫做费斯特拉,从哈佛商学院毕业也就一两年,靠卖微机用的象棋程序来糊口。

当时,软件销售途径就是像微软那样,直接和硬件厂商打交道。而专门的代理销售方式,没有类似的先例可循,也没有现成的相关挣钱规则。因而在得到s的销售许可后,费斯特拉查阅了很多哈佛案例分析书籍,以期找到类似的行当。

结果,他发现能找到的最相近的例子就是图书出版:作者负责构思和完成作品,出版商负责生产、渠道、市场和销售。

换到软件业依法炮制,就意味着布里克林和弗兰克斯顿属下的s公司负责开发s及后续版本,而费斯特拉的ps公司则负责拷贝软盘、印制手册、广告宣传以及将产品销给经销商及用户,这就为开发与市场销售的合作形式创立了一个全新的模式,成了独立软件开发商即s的最初成功范例。

至于分成方面,双方商定如下:s获得s零售额的375以及批发额的50。随着软件越来越受市场欢迎,这个比例成了两家公司日后发生矛盾的导火索。

1979年10月,s被正式推向了商业市场,售价100美元。

一开始,s并没有造成多大的反响,但由于为苹果而开发,苹果公司就欣然地接受了这个小玩意,于是苹果和s一起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不到一年的功夫,就成为了个人电脑历史上第一个最畅销的应用软件。

s大卖的时代,美国还没有出现软件专利这一概念,相继有软件公司推出了自家的电子表格软件,例如:1980年的spr1982年的pn19年的s1231984年的pprs,还有1985年的,而s这期间不但没有顶住竞争压力,还因为利益分配问题闹了内讧,便逐渐淡出了市场。

演讲活动之初,看到r在苹果电脑上所展示出来的各种强大而成熟的功能,布里克林直接晕菜了。

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和朋友辛辛苦苦那么长时间,好不容易把程序开发出来了,结果发现,同样的产品已经在西海岸的硅谷面世了,而且和人家的产品一比,自己的程序弱爆了,和玩具一样,布里克林只能用欲哭无泪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了。

不过很快,不服气和好奇心驱动着布里克林,坚持不懈地追问着唐焕,探究r的各种底细。

对此,唐欢有些哭笑不得,莫非这是人家发现自己抢了他的金饭碗,来讨债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