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登基以后打了整整三十年战争的陈宗道,在历史上并没有得到什么好评价,就是公认的大明帝国由“盛”转“衰”的标志。而“大谷琳切腹事件”则是华夏世界礼崩乐坏的开始。
那名矮小的神洲青年走到了另一个玻璃罩前,望着里面的一份给大谷琳封圣的圣旨,有些感慨地说:“高宗武皇帝晚年终于知道了琳殿下的忠心,不仅给她封了圣,还恢复了大谷一族的宗教地位,并且让大谷一族的新任圣女入宫伴驾。看来他也为自己违背陈礼剥夺封臣领国的行为追悔莫及了。所以如今东瀛省流行的还是神圣派天道教,大谷家族依旧保持着宗教领袖的地位”
“什么?就这样了?”名叫拿破仑的青年一怔,清秀的五官扭曲了一下,“大谷老师,难道你们大谷家和东瀛人就这么算了?”
“呃可不就这样了吗?拿破仑同学啊,当年的大明帝国在欧罗巴拿你们大清国是没有什么办法的,但是在神洲那里可没有什么国能对抗大明的。”
大谷光摄顿了顿。又很肯定的补充道:“就是四百多年后的今天,大明在神洲的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哪怕是华夏帝国和华夏联合王国这样的强国。只能在太平洋东岸和大西洋上和我们大明对抗一下!他们的舰队,是绝对过不了檀香群岛夏威夷的。而且他们也绝对打不下新神洲府也控制不了新神洲运河的!”
华夏帝国和华夏联合王国大概就是“明利坚合众国”了!陈德兴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而这个使得“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人其实是陈德兴的不肖子孙。一度身佩“秦”、“楚”、“晋”、“吴”四国相印,并且最终在北明洲大陆上打造出一个强大帝国的铁血宰相陈永华。
当然,北明十六国最终演化成两个强大国家的根本原因,还是陈德兴和后来的大明帝国执政者们考虑不周。
首先是因为“秦”、“楚”、“晋”、“吴”四国都在太平洋沿岸,就是后世加拿大、美国西海岸和墨西哥。虽然封了四个国,但是因为这四国之间的交通可以走海路,非常方便,成本又低。因此从“十六城时代”开始,四城经济就是完全一体的。产生了许多“跨城商行”。而且这四国因为靠近太平洋,又理所当然成了吸引大明移民最方便的地区,同时也是明洲大陆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到了陈永华担任秦王国左丞相时,四国人口总和已经超过了五千万,远远高于其余十二个北明洲藩国的总和。
而秦王国首都新咸阳周边的资源又相当之丰富,不仅有金矿、木材和毛皮这些能够吸引移民的赚快钱的资源。而且还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在冶金技术逐步成熟以后,煤铁资源就成为秦王国工业发展的强力助推剂。特别是在陈永华当选秦王国左丞相的第二年,大明冶金学家、化学家宋应星发明了转炉炼钢法。揭开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幕。而让秦王国迅速步上了工业化的快车道,虽然不能和体量巨大的老牌工业化国家大明帝国相比。但是也后来居上,借助北明洲各国开始兴建铁路这回是有蒸汽机车牵引的真铁路的东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钢铁生产国!
随后。陈永华又利用北明洲最富庶的晋王国缺乏男性继承人的机会,推动同族联姻,让秦王国的太子正陈永正娶了晋王国的公主敏陈永岚。实现了秦晋共君陈永正和陈永岚都是陈德兴的后代,不过两人并不是近亲。他们结婚的时候陈德兴已经去世三百多年了。
在秦晋共君之后,陈永华又推动秦楚晋三国共相。也就是将三国议会合并,选出统一的内阁。同时,三国的经济完全一体化,物资和人员流动完全自由化,三国之间的税卡完全取消。稍后,盛产白银的吴王国也被陈永华拉入了同盟,三国共相变成了四国共相。“秦”、“楚”、“晋”、“吴”四国在实际上统一了。一个几乎占据了北明洲西海岸全部土地,拥有五千万人口的强国就此出现!
而大明帝国的应对措施,则是扶植北美洲大陆上的其他国家组成同盟,以对抗“秦楚晋吴”四国同盟。这个从表面上看挺恰当的应对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相反的效果加速而不是延缓了北明洲诸国的融合进程。四国联盟和十二国联盟都在各自的辖区内搞起了一体化的市场,建设一体化的交通网络,组建统一指挥的军队,最后十二国联盟的王室也开始向四国联盟学习,开始推动王朝联姻,试图将联盟便成组建统一国家的起步点!
当大明帝国察觉出不对的时候,北明洲大陆上已经出现了两个庞大的国家集团。一个是由“秦楚晋吴”合并而成的华夏帝国皇帝由原来的秦王出任另一个是由其余十二国拼凑起来的华夏联合王国由十二国王室轮流出任国家元首。
而更让大明帝国的执政者们头疼的事情,是两个冠着“华夏”名号的明洲大国,真的都很“华夏”,人种是华夏的,文化是华夏,宗教是天道教科学派,连执政的君主也是陈明王室的一部分。而且两国的政治制度也差不多,都是君主立宪,区别只是华夏帝国的君主权力更大一些,而华夏联合王国的十二王不过是十二个吉祥物。
也就是说,一旦双方发生武力对决,后果很可能会产生一个统一的北明洲大帝国!这个帝国将拥有不亚于大明帝国本土的疆域和资源,人口将近万万,还在高速增长当中。而且,还踏入了工业化的门槛,可以生产出最新式的蒸汽铁甲舰和后装大炮。
所以大明帝国这几十年来的对外政策的重中之重,就是一方面挑拨华夏帝国和华夏联合王国之间的关系,使之继续保持对立一方面又要尽可能的让两国的冲突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两国间的中小规模战争,在过去几十年中时有发生,而且都是华夏帝国的军队在吊打华夏联合王国。大明帝国,则一再充当华夏联合王国袒护者的角色。还积极投资华夏联合王国的重工业和铁路。
但是,随着大明帝国的人口接近十亿,贫富差距和财富过度集中的问题又迟迟得不到解决。人口的溢出效应进一步加大,给了人少地多的明洲诸国迅速吸收人口增强国力的良机。在天道五世纪末六世纪初的几十年内,南北明洲的人口就增长了一倍亿上!北明洲的人口接近两亿,南明洲的人口也超过一亿五千万。北明洲两大强国的工业化步伐也随之进一步加快,已经到了让大明帝国不得不全力应付的局面。
与此同时,大明帝国国内的阶级矛盾也在不断激化。由于长期实行贵族民族和精英民主,忽视底层民众的民主权利,使得底层民众长期不能分享大明帝国世界霸权带来的利益其实也不是完全不能分享,他们至少可以移民去“明利坚”或大洋洲因而大同主义思潮在这几十年间愈演愈烈。工人运动已经可以用风起云涌来形容了。罢工、抗议、请愿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大明本土上演。甚至还出现了以恐怖活动为斗争形势的“墨家大同主义”。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帝国领导世界的能力进一步下降,空有压倒性的工业优势而无从发扬。国家只得收缩战线,基本放弃了对欧洲、非洲和天竺事务的武力干涉。集中精力与太平洋和南北明洲。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