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六章:灭亡的本质上的原因(2 / 2)从亮剑开始的特种战首页

隋朝的强大乃是古代历史的几个巅峰之一,其在横向比较的世界地位,仅有盛唐和初元能与之相提并论。在历经开皇之治的积累后,隋朝走向了真正意义上的富强,隋炀帝是个有梦想的君王。

其开科举,通运河,经营西域,营建东都和扬州,开发江南。同时北上,以重甲骑兵将强盛的突厥打趴下了,似乎感觉整个世界没有对手了,然后就将目光投向了东北,而曾经被前燕打趴下的高句丽竟然成为了北东亚的大锅,再加上高句丽不断扩张,似乎有些嚣张,不把这个无比强盛的隋帝国放在眼里。

于是隋炀帝便决定了征讨西域。然而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隋帝国,倾全国之力的一百多万大军竟然倒在了北面的极寒天气里,再加上瘟疫与水土不服,强大的隋朝精锐大军竟然不可思议的败下阵来。

其实一次失败完全不能打垮隋朝,但是战无不胜,干什么都能成的隋炀帝丢不起这个人,随后又再度倾全国之力第二次征讨高句丽,但是在兵临平壤,围攻辽东城,将大获成功之时,杨玄感却在东都洛阳造反了,隋炀帝不得已,只有撤军,然后劳民伤财却一事无成。

即使二次征高句丽失败,隋朝天下已经天怒人怨,隋炀帝只要安心回来作太平天子,国家还是不会崩溃,但是不信邪的隋炀帝,随即发起了第三次征讨高句丽,穷兵黩武,但是这时隋炀帝已经失去了人心,军士逃跑,天下沸腾,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最终无疾而终,隋王朝自此崩溃,亡于四处的造反势力的围攻之下。

再再然后就是第六个唐朝亡于将不听令

唐朝,华夏文明屹立于世界历史舞台的最巅峰,更是古代历史上最骄傲的代表时刻。但是大唐之强盛,仅仅只是安史之乱前的一百四十年,而安史之乱后,大唐光芒不再,尽管有两三次回光返照,一步一步走向了最后的灭亡。

中唐和晚唐衰落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宦官做大,随意废立君王,还有就是牛李党争,更有清流遍地,缺乏实干家。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皇帝失去了对军权的控制,集权体系的崩溃。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藩镇割据,藩镇不再听从皇室节制,特别是河北三镇,他们世袭罔替,基本处于半独立状态。而大唐除了毫无战斗力的神策军之外,其余军队都掌握在天下诸侯手中,枪杆子没在自己手中,唐朝皇帝自然腰杆子就不硬,不是傀儡却形似傀儡,特别是黄巢起义之后,李唐皇室彻底失去了对天下的控制,唐昭宗想要重组神策军,却毫无效果,最后彻底成为诸侯傀儡。

唐昭宗最后落入朱温之手,被朱温弑杀于洛阳,而唐朝也自此一步步走向灭亡。

唐朝之后就是第七个北宋了,而北宋的灭亡则是战略错误。

北宋王朝,是古代历史上最富有繁华的朝代,但是只是针对贵族和有产阶级,北宋的最底层百姓过得并不好。而北宋和辽国,其实同强同弱的,自澶渊之盟后,宋辽再也没有大型军事冲突。

数十年没有军备和实战经验,自然就会导致和平盛世之下的军备废弛,然后就是军队腐朽,再加上北宋本身就是重文轻武,所以才有了契丹打过黄河,女真打过长江,被蒙古赶下海的历史发展路线。北宋军力在末期,基本已经达到了不能一战的水平。

而同时期的辽国也没好到哪里去,自澶渊之盟后,辽国没有战事,再加上渐渐汉化,导致了曾驰骋草原的精锐骑兵渐渐变得不会打仗,再加上国内政治斗争激烈,贪污腐败横行,所以也羸弱不堪。

而正当宋辽同时经济繁荣而军事下落至低谷之时,女真崛起于北东,这支新锐势力军力战斗力极强。然而,这两个军事能力弱的大国却没有抱团取暖,而是北宋鼠目寸光,在童贯的主持下,与金国签订海上之盟,联手攻辽。

这是一个极其幼稚的战略,唇亡齿寒,最终辽国灭亡后,北宋将直面女真铁骑,最终不堪一击的北宋军队被铁浮屠和拐子马绞杀。

不过女真的金国虽然灭亡的北宋但是却被后来蒙骨崛起的铁木真联合南宋给击败,然后南宋和北宋一样出了战略上的错误,那就是蒙骨的铁木真在灭了金国之后,又和之前联合北宋灭辽的金国一样回头灭了南宋。

所以不管是北宋和南宋,到头来都是为别人做了嫁妆的感觉。

而在宋朝之后的元朝和明朝都是亡于自然灾害。

元朝末年,贪污腐败横行,朝廷内部斗争剧烈,党派林立,因为朝廷腐败,引发了官员胡作非为,所以很多地方赋税极其重,民不聊生。这些都是元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但是却并非是根本原因,引发元末各阶级大冲突的导火索,乃是自然灾害。元朝末年,由于地震水灾不断,最严重的乃是黄河决堤,造成了大面积的黄泛区,百姓没有救济,还要给腐败的政府无偿修河堤,民变自然难以避免,另外,元末乃是我国历史上瘟疫最肆虐的时间段,鼠疫造成天怒人怨,最终天下暴乱,红巾军等众多农民起义崛起,一举推翻了元朝的统治。

无独有偶,明朝也是被天灾所毁灭。明末,所面对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压力,内部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土司起义,以及朝廷党争。外部有来自东北的威胁,特别是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在东北的战局一度十分被动。但是这些都不足以摧毁一个庞大的大明帝国,尽管到天启末年,明帝国已经很是迟暮,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而众所周知,真正杀死大明王朝的乃是内外交困,两边都不能解决,这就是崇祯面临的困境,而最终灭亡大明王朝的是剿不完的农民起义。而之所以遍地农民起义,主要是因为崇祯中期,连续五年的天下大旱,最严重的乃是河南,竟然达到了惊人的连续七年大旱,很多地方颗粒无收。所以,中原各地爆发了极其严重的农民起义,因为不叛乱四处劫掠就没有饭吃,所以明朝永远也消灭不完农民起义,为此还搭上了孙传庭和杨嗣昌两大名将,因为大旱,导致多个省份没有了税收,日益高昂的军费开支,造成明朝随之的崩溃。

至于最后一位王朝清朝则是亡于外敌入侵。

清朝的灭亡与上述朝代皆有不同之处,因为清朝中后期,正好赶上了世界的大变革,偶洲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完成了对清朝的弯道超车,而富有的清朝却没有进化出工业化科技来守护这块富饶的土地。

所以清朝就被贪婪的外敌加上内部的反抗给灭亡了。

然而这些王朝被灭亡的各种各样的原因都不算是真正的原因,这些王朝灭亡的从本质上来说的原因却都是同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