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 章(1 / 1)农女治家手札首页

跟李氏说了半天话,连玉珠还以为读书的事情就这么过去了,结果中午吃饭的时候,张氏叫李氏过去,她一进门,不知道怎么的又想了起来。    “老四媳妇,老四不是一直想买一辆马车拉脚,说那样赚的多一点还省力气吗。我看就别让二郎读书了,留着钱给老四买车得了。老四岁数也不小了,靠卖力气还能卖几天?”李氏劈头道。     张氏有些慌张,瞅瞅里屋,小声道,“娘,你怎么又说这件事。”  李氏根本没察觉到她的奇怪,大声道,“我怎么不能说,你们分出去了,老四也是我儿子,我还不能心疼他一下吗?”    “能,娘你误会我的意思了。让二郎读书也是明业的主意,他说他苦点没关系,只要孩子有出息就行。  再说,就二郎那个体格,不读书以后怎么生活?”    “个人有个人的命,你们管的过一时,管的过一辈子吗?要我说,老早就该送他进宫去当……”  “娘……”张氏拉了拉李氏的衣袖,她听见了外面的脚步声,示意李氏先别说了。     李氏知道连玉卿要进来,反而提高了声音,“哼,他那样子也不知道随了谁,身体是不怎么样,可是长的还行,以后看哪家收上门女婿,就把他嫁出去得了。  读书,他也配!”    “啪”连玉卿本来是帮着张氏去盛粥的,粥碗原本就热,听到这话,他一愣神,粥碗顿时摔到地上,米黄色的稀粥伴着碎瓷片摔了一地。  “玉卿。”张氏有些心疼,她心疼的是连玉卿,李氏那话可比刀子疼多了。    “哎呦,我的粥。”李氏却心疼她的粥,心疼的眼红,扑过去她想把粥捞起来,可是那粥稀的也就比水强点,哪里能捞得起来。  情急之下,她竟然趴在地上舔了起来,生怕那粥越流越散,最后浪费掉。    李氏的头发都花白了,平时也是一个爱干净的人,可是此时却趴在地上舔一碗粥,不是亲见,谁能相信。或许说如果不是穷到了一定地步,饿到眼蓝,她也不会这么做。    “奶奶,别,快起来。”连玉珠的心里酸的厉害,她有些心疼李氏,又有些想念自己在现代的生活。这么稀的粥放到现代就是狗都不想吃,在这里却是宝贝,她对贫穷又有了一个新的理解。    张氏也回过神来,赶紧去拉李氏,那粥不但脏,里面还有碎瓷片,李氏要是被割伤了舌头怎么办。  李氏刚才也是太急了,如今回过味来赶紧站了起来,双颊臊的通红。    “奶奶,四婶,我不去学堂读书了。”连玉卿或许也被李氏刚才的样子惊到了,脸色变得更白更透明,声音也干涩异常。像吐出一颗颗坚硬的石头一样,他吐出这么一句话。    李氏的脸色刚好看一点,张氏就道,“胡说什么,不读书你干什么?”  李氏要恼,张氏又对连玉珠道,“你带你二哥出去走走,我跟你奶奶有话要说。”    连玉珠赶紧拉着连玉卿往外走。  连家住在村北头,出了家门有一条道,往北面走是去静觉寺方向的,往南边走是进村的,她犹豫了一下,往北边走去。    五月里草木正茂盛,道边都是鲜嫩的野草跟不知名的野花,衬着那远远近近的小丘,真是明媚至极。  吐出一口浊气,伸一个懒腰,连玉珠觉得自己的筋骨终于伸展开了。    正要往前继续走走,突然一个东西从草丛里跳出来,落到了她的脚面上。  连玉珠低头一看,顿时惊得魂飞魄散,一边踢脚一边跳来跳去的恨不能把鞋也踢到一边。    “咯呱咯呱”一只足有成人手掌大小的癞蛤-蟆稳稳当当的坐在了她的脚背上,那硕大的个头,满是疙瘩的皮肤,就算连玉珠知道它不会咬她,她还是觉得难以忍受。  俗话说癞蛤-蟆上脚面——不咬人,膈应人就是这个道理。    又狠命一踢,连玉珠把鞋连着那只癞蛤-蟆踢到了一边。  那只癞蛤-蟆竟然一点都不怕人,跟着鞋掉到一边,不但没跑,它还跳进了鞋里,大有在那里安家落户的样子。    怎么这么倒霉,那是自己唯一双好点的鞋子,现在竟然被一只癞蛤-蟆给占了。难道穿越到这里,连癞蛤-蟆都想欺负她?连玉珠突然觉得委屈莫名。  “玉珠,怎么了?”连玉卿一直呆呆的不知道在想什么,连玉珠这边又蹦又跳的,他才回过神,赶紧跟了上来。     连玉珠不答,他往那边一看看到了那只癞蛤-蟆跟鞋,赶紧从旁边找了一个小木棍把癞蛤-蟆给挑了出去,然后把鞋给连玉珠拿了回来。    “这个季节癞蛤-蟆该产卵了,山里还有点冷,它们习惯找一个暖和的地方产卵,所以才会跑到你的鞋里。给,快给鞋穿上,免得着凉。”连玉卿人白净的像豆腐,声音也很清亮,若不是他穿的实在太破旧,说他是大家的公子少爷恐怕也有人信。    只是连玉珠现在根本无心欣赏,她的心情全被那只癞蛤-蟆给毁了。连玉卿不解释还好,一解释,她更没办法穿那只鞋了。  那只癞蛤-蟆竟然想在她鞋里产卵,谁知道它刚才产没产,万一产了,她踩进去……她宁愿光着脚回去。    还记得小时候她也抓过蝌蚪养,可是养着养着,那蝌蚪就变成了癞蛤-蟆,她心里是崩溃的。    连玉卿见她咬着唇不说话,将自己的鞋脱了下来放在了她的脚边,“咱们这里都是小丘,种庄稼也不长,到处都是泥坑野草,就属癞蛤-蟆跟青蛙最多了。  不对,青蛙都被村里人吃的差不多了,就剩下癞蛤-蟆到处都是。    它们好像也知道咱们不会伤害它们,根本不怕人。你嫌它们讨厌,以后别往这边走,往村里那边走会好点。”他还真像一个哥哥一样叮嘱连玉珠。  连玉珠有点脸红,按年纪来说她都二十多岁了,被一个癞蛤-蟆吓到,她也真够没脸的,尤其现在,还被一个比自己小的人安慰。    “这癞蛤-蟆也太大了,我……”连玉珠刚说到这里,那只癞蛤-蟆竟然好似认准了她,又朝着她蹦了过来。  一跃三尺高,这癞蛤-蟆可不只个头大,力道也不小。照这个趋势,它非蹦到连玉珠的脸上不可。    连玉珠惊得赶紧站了起来。  连玉卿也生气了,青峰一般的眉高挑而起,一把抓住那只癞蛤-蟆朝地上摔去,一只畜生,欺人太甚!    “咯呱咯呱”癞蛤-蟆摔到地上并没有死。  连玉卿有些意外,一看自己的手,上面有一些白白的粘液,怪不得他刚才手滑没使上劲。    捡起一块石头,他朝着那只癞蛤-蟆砸去,今天,他非要它死不可。  “等一下。”连玉珠却突然出声。  连玉卿停下动作看向她。    连玉珠仔细的看了那只癞蛤-蟆一眼,果然她想的不错,它背上有几个疙瘩破开了,里面露出点点白液。  “有了,我还想怎么赚钱,这不就是钱吗!”连玉珠突然变得高兴起来。    “什么钱?”连玉卿不解。  连玉珠却拉着他的手道,“你说这附近有很多癞蛤-蟆?”  “是,不但这里,往静觉寺那边的路上更多。”  “没人抓吗?”    “谁抓它们干什么,又不能吃,怪恶心人的。”  “是不能吃,可是它们有大用。”  “什么用?”    “可以制蟾酥。蟾酥你知道吗,能治小儿疳疾、脑疳,又可治背部疔疮及一切肿毒,是一种珍贵的药材。”连玉珠的奶奶是农村的,小时候她在奶奶家里住着,就见人抓过癞蛤-蟆,她那时不解,还问过奶奶,所以知道一些。    连玉卿也想到了一些事,“我倒是不知道蟾酥,不过每年端午村里人都会抓几只癞蛤-蟆晒干,等以后碾成粉末治病。”  “那就对了,其实就是蟾酥在起作用。”  “蟾酥到底是?”    “就是癞蛤-蟆耳朵后面还有身上那些疙瘩里分泌的白色东西。”  连玉卿明白了,不过他更关心另外一件事,“这东西真的能卖钱?”    “当然,它可是紧俏药材。”在现代,一克就要三十块,一斤就是一万五,就算古代比现代癞□□多,那价钱也应该低不到哪里去。    连玉卿的眼睛变得明亮起来,他想读书,他想好好的孝敬张氏,他还想……总之这一切都需要钱,要是真的能赚钱,他什么都愿意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