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4章 兵力优势的重要性(2 / 2)从孤儿到帝王首页

柳天成、潘不武、诸葛亮这些后方指挥官的视野,跟李德明看唐军一样,后方的情况是看不太清楚的,都被层层叠叠的人海挡住了!

唯一能看清楚的是那些旌旗。

印度火枪兵和中国长枪兵组成的禁军也正是依靠敌军后军旌旗的位置,来判断大白高国后阵主力的。

李德明也够狠,直接把大半旌旗都留给那支负责诱敌的万人军阵,不顾缺少旌旗引起的大军混乱,带着剩下的十几万党项国族大规模撤退。

不错,即便打到现在,大白高国两大精锐尽损,大量党项国族被击溃歼灭,李德明仍然有十几万人!

这就是底蕴,这就是全民皆兵的优势!

旌旗留下大半,虽然会让十几万大军在撤退过程中出现混乱,但总比留在原地被己方数万溃兵冲得全军溃灭要强得多。

现在的李德明其实已经战败了,他所做的只是尽可能保住大白高国的元气,在最后依托城防跟柳唐政权拼个鱼死网破也好,靠着这些本钱跟柳唐政权谈个好价钱也罢,这十几万人就是李德明安身立命的根基啊!

没有这十几万党项国族青壮民勇,李德明还算是皇帝么?

受限于战场视野,唐军自然看不出李德明偷天换日之举,而且战场上噪杂无比,后方的潘不武很难对前线已经参加战斗的己方军队进行精细的操作指挥。

更何况,潘不武的视野中也看不到李德明带着十几万人撤退!

不过,这并不耽误潘不武将怯薛骑兵撒出去,布置在战场外围,并快速朝着大白高国的后阵大后方迂回包抄。

这两千怯薛骑兵对十几万全副武装的党项国族自然无能为力,但他们至少可以避开战场上的人海,看到李德明的真实情况。

潘不武这个做法,彻底葬送了李德明最后逃出生天的计划。

如果不是这些怯薛骑兵避过了人海,发现了十几万正在大步撤退的李德明所部,李德明真的有希望带着十几万人撤入城池当中。

毕竟,沙洲是大白高国的本土,李德明是在内线作战!

只是,等到怯薛骑兵带着消息传回来的时候,印度火枪兵和中国长枪兵已经驱赶着数万溃兵冲垮了那一万做样子的‘殿后部队’。

冲击的场面非常简单直接!

印度火枪兵和中国长枪兵没有付出多少伤亡的代价,就开始漫山遍野的抓捕俘虏了……

大白高国的兵力优势在这一刻又体现出来,溃散的大白高国士卒实在是太多了,哪怕把印度火枪兵和中国长枪兵全都撒出去抓俘虏,也抓不完!

在这时候,潘不武却收到怯薛带回来的,李德明正带着十几万人逃跑的消息。

潘不武那个气啊,如果这时候他手里再多出十万大军,或者一万骑兵,李德明这十几万人一个都别想逃回去!

手中已经没有富余兵力的潘不武,只好将2000怯薛骑兵全都派出去,追剿那十几万党项国族。

2000怯薛骑兵自然不可能屠光十几万人,潘不武只求怯薛骑兵将这十几万人打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