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留俘虏,是丁超一以贯之的做法。他的风格就是以狠辣为主,当年南征时就杀了六位数的南蛮子,直到今天,南方这些蛮子都没恢复元气。
倒不是他本人有多么嗜杀,这种做法完全是出于他对战争的研究。
作为一个世家子,丁超原本对战争的了解只有家学里的那些东西——几十卷兵书,数百幅图画而已。直到今上登基,表达出了北伐的强烈意愿,他出于好奇以及对建功立业的幻想,开始研究起了军略。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学习研究以及实地考察后,丁超给刘明上了一道平狄策,列出了十七条对策。
这一道平狄策写的非常好,极有深度。刘明看后惊诧不已,当即命人誊抄了一份送去北疆,给了已经练完兵,正准备和北狄决战的文广。而事实证明,这道平狄策也确实起到了一些作用,文广照着平狄策,对他自己的计划做出了一些更改。事后来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也正是此事,让刘明意识到了丁超的军事才华,丁超才能在之后的南征中挂帅出征,成为继文广之后,第二位军功封侯的大佬。
而在那平狄策之中,第一条便是:尽可能消灭敌方有生力量,打歼灭战,而非击溃战。
大晋与北狄交战了太多次,北狄一方被击溃后,或是整军再战,或是远遁千里,大晋总是无法达成安定北方的战略目的。
丁超认为,这种情况只要全歼敌军就好了。把北狄的军队尽数歼灭,北狄就没有实力再闹腾了,毕竟北狄就那么点人口,一次大胜就足够让对方伤筋动骨,几次全歼就是灭族之祸。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这个道理。
这套策略丁超没机会用在北狄身上,但他用在了南蛮身上,效果还算不错。这更坚定了丁超的想法,一次全歼胜过十次击溃。
现在轮到太一教义军了。面对农民起义,丁超依旧坚持着全歼的想法,而且认为要赶尽杀绝。这些造反的家伙一旦放跑,会让更多的农民揭竿而起。
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这种反抗的思想一定要掐灭!
不过到现在为止,全歼南方义军都还只是空想而已。丁超倒想一口气吃掉敌军主力,但不是现在。现在他的兵力还不够。
向各郡调集的一万余郡兵还没与他汇合,沿途招募的义勇也不多,只有三四千壮汉。目前丁超手上的兵力,算上三卫的五千精锐,也不到万人。
可南方太一教叛乱的规模,简直大得离谱。就目前已知的信息,十几个郡脱离了朝廷的掌控,落入贼手。除了统帅二十多万大军,向东边碾过来的贼首周俱之外,还有数不清的校尉、将军,手里起码有几百上千人那种……
整个南方的统治秩序被彻底摧毁,十几个郡变成了贼窝。这个时候主动出击,一头莽进去,那和徒手捅马蜂窝有什么区别?
别说丁超手里只有差不多九千人,就是翻倍也不一定能打赢啊。对面超二十万人,排好队给你砍都能把你累死。
三卫再精锐,还能连续杀三天三夜不成?
“君侯,那些俘虏已经处理掉了,咱们现在去哪里?”韩羽问道。
“现在?”丁超立在马背上,看了看地上的血迹:“汉江你熟悉吗?离这里多远?能不能淹到三溪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