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1 / 1)消尽重生首页

开门声响起,打破了室内怪异的气氛。    “爷爷,你怎么回来了?”路千珩上前询问。    今天的聚会他事先报备过,爷爷昨天还信誓旦旦的说不会回来打扰他们。再说了,‘风声’正常的关门时间是下午6点,这还不到5点呢。    路爷爷笑呵呵的解释道,“有个学生要找一本书,挺着急的。就是前天被你拿回家看的那本,我给你打电话,想让你拿下来,但你一直不接,那学生又要得急,我就只好回来拿了。我马上就走,不打扰你们。”    “抱歉,爷爷。手机在房间里,又是静音,我没听见。我这就去拿书。”路千珩边说边走进房间,拿出本很厚的书递给路爷爷。    “对,就是这本。”路爷爷接过,扭脸对客厅里的几个小孩说,“爷爷这就走了,你们好好玩啊,冰箱里有些水果,让千珩拿给你们吃。”    “等一下。”陈沫叫住正打算出门的路爷爷,拿过桌上的相机递给他,笑盈盈的说,“路爷爷,帮我们拍个合照呗~”    “行!”路爷爷随手把书放在鞋柜上,拿过相机,指着快门问,“按这个就行是吧?”    “对,就是那个。”    陈沫拉过一旁的路千珩往后走几步,又招呼其他几人,“到这边来,这边拍出来的效果好些。”    “咔嚓”5个男孩女孩,姿势各异、表情各异,最中间是笑颜如花的陈沫,岁月静好……    .......    青衿之城开业了,员工还是上学期那些,一个都没离开。上学期青衿之城发展良好,小饭店和刚成立不久的制衣店都广受好评,其中,小饭馆的外卖业务增长最为迅速。    为了迎合市场,扩大小饭馆的厨房员工和送餐人员势在必行。为此,陈家住的这栋房子很久不用的厨房和旁边的杂物间也被打扫干净、利用起来。    外公外婆原本是不想让夫妻俩再招人的,他们说,他们闲着也没事,可以做饭。但厨房的活很累人,夏玲不想让老两口太过操劳,便没同意。    双方闹了几天别扭,只好各退一步,招两个员工负责准备食材、打包饭菜,老两口只负责掌勺。    外婆手艺很好,年轻时还自己琢磨出几道创新菜,夏玲从小吃到大,没觉得多好吃,但其他人尝过后都给了极高的评价。    于是,小饭馆更新了菜谱,还增加了一个订餐电话,减轻了原本的订餐电话总是占线的问题。    5月份,陈建党和夏玲打算去广州进货了。虽然陈建党和广州那边的厂商签订过协议,对方只要有新品就送过来,如果卖得好再追加订单。    但掌握不了市场的老板不是好老板,为了维持青衿之城火爆的生意,不断更新青衿之城商品的款式是重中之重,这点道理,已经从事服装行业2年多的夫妻怎么会不明白呢?    陈建党的眼光一般,之前两次去广州进的新货反响都很一般,于是这次夏玲打算一起去。走之前,陈沫塞给他们‘一沓纸’,还嘱咐了许多话。    陈建党和夏玲带着这一沓纸启程去了广州,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把这些纸放在心上。    开玩笑,一个8岁的小娃娃还想当服装设计师?学了几天画画就想上天啊?    他们承认女儿很聪明,还是受财神点化的童女,之前和木芷捣鼓出来的衣服也很受学生欢迎,但这并不表示她就能成为服装设计师。    那可是设计师啊!得学多少年的艺术才能达到的高度!    夫妻俩在各个批发市场转了转,成功找到两家款式不错、适合年轻人的商家。一家价格比较低,另一家价格略高。    夏玲一看就知道,这家略贵的店是女学生喜欢的风格,虽然价格较高,但即便是普通人家的女孩,咬咬牙也能买下一件。开店开久了,什么样的卖得多,什么样的利润高,什么样的卖不动,夫妻俩心里都有一把小算盘。    夫妻俩先去价格较低的一家订了货、签了合同,这才来到价格较高的这家。    店主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女性、穿着打扮很有亲和感。她笑盈盈的前来招呼陈建党和夏玲。    像这种厂商直营的店,一边做零售,一边做批发。一般来说都是营业员服务顾客,只有大批拿货的顾客才能得到店长的亲自服务。    夫妻俩挑好款式,和店长商量好第一批货物的数量、价格和折扣,以及后续订单的相关事项,这才签订合同。合作达成。    陈建党正打算起身告辞,夏玲踢了踢他的脚。他这才想起女儿交代的事情。虽然他并不好看女儿的异想天开,但既然答应了,还是试试看吧。    陈建党从包里掏出一沓纸,递给店长,有些不自在的说,“麻烦你看看,这些设计图怎么样?”    店长愣了下,随即和善的笑笑,接过来看,越看脸上的笑意越深,“这些设计图太棒了,款式咋一看很简洁,仔细一看又有恰到好处的点睛之笔,末语……这是设计师的笔名?”    “是啊……”    这些设计图真的可以?陈建党有些想不通,服装设计的门槛有这么低吗?一个8岁小女孩画的都可以?    说来也是凑巧。这家服装生产工厂是去年新开的,厂家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小奢,主要针对18到28的年轻女性,即便是学生妹也有望买得起,但又不至于廉价。    这样的定位难免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但偏偏领导人坚信自家可以掌握好中间的度。使自家的产品成为女学生的奢侈品,职业女性人人买得起的必需品。    在这样的发展战略目标下,设计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毕竟年轻女性追求的时尚总是多变的,还因人而异,想要赢得她们的青睐,也不能单纯的追求现在的时尚或潮流。    因此,这一年来工厂已经招了好几个设计师,据说领导上个星期还去了什么设计学院,就为了在即将毕业的学生中找些有天赋的。    店长觉得,这个‘末语’的作品不差,应该能受到领导的青睐。    她说,“我对设计本身不是特别了解,只是做服装这个行业很多年,有些经验罢了。但我不负责厂里的招聘事宜,具体怎样还得问问领导的意思。要不你们在休息区等会儿,我用传真机传真到工厂,给领导看看?”    “好的,那就拜托店长了。”夏玲礼貌地对她笑笑。    十几分钟后,店长回来了,脸上的表情告诉他们,有戏!    店长将设计图还给他们,说,“我们领导说这些设计图还不错,缺陷是没有注明使用的材质,设计的标注也不专业,这位‘末语’是业余设计师吗?”    “是的。” 夏玲微笑点头,她努力回忆临走前陈沫说的话,说道,    “末语是我家亲戚,出行不方便,所以拜托我们帮她找找机会。她虽然没有专业的学习过服装设计,但她本人是学画画的,对服装也比较了解,而且她最近也在看一些服装设计的专业书籍……”    “没关系,我们领导说末语设计的服装很有灵性。希望她能成为我们厂商的设计师,成为我们的一员。我们先吃点糕点、喝点茶等会吧。领导正在路上,很快就来这同你们商量商量具体事宜。”    “好的,没问题。”    ……    上学期,成衣刺绣的服装大受好评,使得青衿之城制衣店的名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大学校园里传播开来。随即,木芷制作的旗袍以及略带古典元素的礼服和小洋裙进一步壮大了制衣店‘独一无二’的名声。    木芷说,成衣刺绣、礼服和小洋裙的成功,大部分的功能归咎于她画的花样好看,陈沫便有些飘飘然了,同时,她也有些忧虑。    刺绣后的服装确实精致许多,其‘独一无二’的特性让很多学生尤其是女学生为之追捧。但是,她有多少‘独一无二’的花样可以长久的维持现在的状态呢?    旗袍、礼服和小洋裙的制作周期长,产量低,价格虽然相对于成衣刺绣高得多,但买得起的学生不是没有,因此一直处于缺货状态。    陈沫想了又想,觉得青衿之城制衣店的名声打响后,不断的抬高其服装的价格,直到每月定制服装的顾客数量维持在10人左右、甚至更少,使之成为青衿之城的特色,这才是上上策。    制衣店想要长期发展,不能薄利多销,只能高利少销!    因此,这个学期开始,制衣店的服装在不断涨价。不久后,冲突也显示出来了。    陈沫擅长的是简洁风的服饰花样,一件普通的衣服经过几针刺绣后,多几块钱甚至是十几块钱都能接受,毕竟‘独一无二’本身就是一个卖点。    但价格一旦高出太多,能接受的人就少之又少。毕竟,再‘独一无二’也不能改变它只是一件普通衣服的事实。    于是,这类在成衣上刺绣的衣服慢慢因为过高的价格而下架。父母和木芷都劝她降价,她不愿意,索性也就不再在衣服上画花样给木芷绣了。    与成衣刺绣的惨淡相比,旗袍、礼服和小洋裙因为其精美的外形,以及相比于别的定制店铺性价比高的特点慢慢发展起来。    现在青衿之城的大厅中央,挂的就是旗袍、礼服和小洋裙,有日常可穿的、也有偏向于重大场合穿的。    慢慢的,旗袍、礼服和小洋裙受到家境较好的学生的追捧,有些老师见学生穿过后,还特意光顾了青衿之城,随后,又有些别的市区的女性闻声而来。    有好几个学生特意为妈妈、姑姑、甚至是奶奶外婆等长辈定制过旗袍。有些重要场合,需要穿礼服的学生,也会来这买。有些人买不起的,便提出‘租’,由此制衣店开展了出租礼服的副业。    陈沫仔细想了想前因后果,确定她的想法是没问题的。    她不是神人,没法做到一直都这么有创意。服装业发展很快,她现在对服装的创意说白了还是有些抄袭后世的嫌疑,如果一直这样高产量的创意下去,很快创意就会用尽,到时候这类成衣刺绣还是会面临下架的风险。    成衣刺绣这条路注定走不长远,放弃是最好的选择。    陈沫提供给木芷的礼服和小洋裙就是画的设计图,她对制作服装的材质不是很了解,所以都是在设计图上写下她觉得效果最好的材质的形容词,类似于‘纯白的内衬加菱格网纱’、‘有重垂感的面料’、‘轻盈的面料’……    木芷大多时候都能找到符合她描述的面料,即便找不到,找个类似的做出来的效果也不差。由此,陈沫便有了做服装设计师的想法。    她擅长的简约风日常服装不适合高利少销,但薄利多销也很费创意,还不如批量化生产呢。既做到了减少创意的输出,又做到了盈利的最大化。    于是这段时间,陈沫上课画画,只画设计图。    老实说,她内心有些忐忑。她上辈子比较喜欢简约风,即便买了款式略复杂的衣服,最终都逃不过被她修修改改、变得简约的宿命。    而她设计出来的衣服,总有些她上辈子见过的服装的影子。这种不完全一样,但又有些共同之处的服装设计,她不知道该称之为抄袭还是借鉴。    做了一番心理建设后,她告诉自己,抄袭也好、借鉴也罢,她应该自私一点,抓住时间的机遇!    得知爸妈要去广州进货,陈沫知道,她的机遇来了。    她挑选了十来张她觉得最好的设计图,彩印后把复印件交给爸妈,告诉他们,‘末语’是她的笔名,不要把‘末语’也就是她的真实信息透露给任何人,如果有人问,就说‘末语’是个年轻的业余设计师,不方便出门、也不方便见人。    如果看见定位偏贵,主要面对的顾客群体是年轻女性的厂商,就把她的设计图交给对方看看。对方看不上,就多走几个厂商问问,实在不行就把设计图带回来;有厂商看上了,那就以爸爸或妈妈的身份和对方签订合同。    爸妈可以向对方承诺,以后‘末语’的设计图只提供给他家,每个季度最少可以提供十张设计图。    前提是‘末语’成为对方的在职设计师,但不用亲自上班打卡,设计图可以通过电子邮箱的方式发给厂商、也可以邮寄复印件,工资不按设计图的张数算,按她设计的服装利润的百分比算,每月结算一次。    这样一来,她设计的服装受到大众的喜爱,她和厂商都能多赚,要是受不到大众的喜爱,她和厂商一起少赚或不赚,她工资的多少,直接和厂商的盈利挂钩,风险和收益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