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1 / 1)消尽重生首页

这几天,陈沫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陈沫的父母从张奶奶儿女手里买下的这个房子和从王奶奶老两口手里买下的房子,原本就是相邻的,两栋房子结构类型、修建年份也差不多,如今都是一副破破烂烂、时日不多的模样。最重要的是,两栋房子都有很大的院子,院子里种满了食材。    就是这两个大大的院子让陈沫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修建楼房,具体来说,是修建2、3层楼的大卖场。    这里离‘夜市’不过30分钟的路程,坐车也就几分钟的样子,如果修建了大卖场,他们就可以买卖大学生所需的各种样式的服装、鞋子、周边产品,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张。    为了解决路程的问题,他们还可以多买几个电动三轮车,再雇佣几个人,在每个大学门前设立一个站点,拉载学生往返大卖场和学校,每次收个1毛钱的车费,虽然很廉价,但日积月累再加上人数众多,把司机的工资以及电动车的成本挣出来不是问题。    但要实施这个计划,有个关键的问题------钱。    陈家夫妻之前为了买店铺,已经花光了近年来的大部分盈利,以至于后来借给王奶奶的钱、以及最后买下老房子的钱,大多都是夫妻俩准备的货款。夫妻俩向来稳扎稳打,货款一向预备充足,拿出一些急用也无妨,但没想到一下子花去这么多,眼看着马上就该订购下一批货物了,货款却欠缺了不少,他们自己也着急,又怎么肯建房呢?    其实,让陈沫担心的不是没钱的问题。现如今,陈家夫妻名下已经有了两栋房屋,以及两块不小的土地,再加上最值钱的店铺,怎么着也能从银行里贷出十几、二十几万的钱。现在物价低,劳动力成本也低,修建2、3层的房屋,十几万应该也足够了。    真正让陈沫担心的是说服不了父母贷款的问题。陈家夫妻向来稳扎稳打,坚持自己的原则-----有多少钱就干多少钱的事。    就像上一辈子,夫妻俩一直辛辛苦苦的赚钱,却直到中年才买下了一个六十几平米的小房子,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夫妻俩不愿意贷款。他们做着小本生意,收入不稳定,害怕自己还不了贷款,以至于最终房钱两空。    所以,他们为了全款买房一直省吃俭用的努力存钱。结果房价一路飞涨,2000年几万块钱就能买下的房子,到了十几年后就变成了几十万,更别说一线城市里的‘天价’房子了。    陈沫思考了很多天,最终决定使用那个已经使用过的、但效果异常好的方法。    这天早饭的时候,陈沫故技重施,开心的拿出一个笔记本,对父母说,“妈妈,爸爸,我跟你们说哦,前天我又梦见财神了,财神告诉我,‘你明天会捡到一个笔记本,那是我赐给你家的进一步发财的方法’,没想到我昨天真的捡到了耶!”    陈家夫妻闻言,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满眼全是激动。他们早餐也不吃了,翻看起来笔记本。    陈沫在笔记本里写了自己的整个计划,从修建大卖场,用电动三轮车解决路程较远的问题,以及未来可以增加的业务范围等等。    里面还附带了一张修建的大卖场的草图。陈沫自学素描快两年了,虽然临摹已经拿得出手,但还做不到自我创作的程度,这张图纸是陈沫按照上一世见过的大卖场的样子设想画下来的,一共3层楼,很简洁,但也是陈沫经过多次修改后才拿出的成品。    这一次,陈沫为了减轻父母的怀疑,还特意在字迹上下足了功夫,有意模仿了草书。但凡在书法上有点了解的,肯定一眼就看穿了,但是对于只有小学文化的父母,这字迹足够断绝他们怀疑笔记本由陈沫所写的想法。    夫妻俩有所犹豫,但最终还是去银行询问了贷款的流程。也许是因为上一次‘财神’赐予的方法真的让他们发了财,所以这一次他们也相信了,即便这次的方法违背了他们多年来的原则。    银行贷款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一项麻烦的事,尤其是对于无权无势的老百姓,一个流程走下来,一个多月也就过去了,一个学期也差不多要结束了。    在贷款下来之前,夫妻俩的资金短缺了小段时间,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向服装厂商那边赊了一部分账。双方合作时间不短,陈家夫妻也从来没有拖欠过尾款,一直以来信誉良好,所以对方也就答应了。贷款一下来,夫妻俩的第一件事就是还清了赊的账。    学生一放假,‘夜市’也就歇业了,正好给了夫妻俩建房的时间。为了赶在春节之前完工,他们把工期定为一个月,开始多方比较、采办水泥等原材料,又找了一支规模不小的施工队,每天采用双班倒的方式加班加点的修建。    一个月后,3层楼高的大卖场顺利在春节前完工了。    为了使大卖场的面积尽可能增大,房子竭尽全力的占了尽可能多的面积,所以两个老房子几乎都是靠在了新房边上,堵住了大门。为了方便进出,陈沫父母又在两个老房子的侧面,面对面的开了两扇门。    现如今,两个老房子的大院子已经消失,只剩两个老房子中间相隔的这点土地、以及老房子后边不足一米宽的空地。原本院子里种菜的土地,在施工之前就已经收集起来,装在一箱箱的塑料箱里,堆积在老房子后边。施工完成后,塑料箱连带着里面的泥土又被转移到新房子宽阔的屋顶上,继续发挥它们的使命。    顶楼种菜的想法也是陈沫从十几年后‘借鉴’来的,她把这写在了笔记本上,夫妻俩也照搬了。只要做好楼顶的防水措施,顶楼种菜养鸡不是难事,这样一来,合二为一的两个大院子又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存在。    除夕这天,陈沫一家和王奶奶一起去祭拜了张奶奶,给张奶奶烧了点纸钱,然后一起过了一个新年。陈沫父母给每个人都准备了一套新衣裳,包括王奶奶。王奶奶似乎已经想开了,还乐呵呵的给陈沫和陈辰一人一个红包。    总体来说,这个年,过得还算圆满。    新年后,陈家夫妻又开始忙装修、□□、聘请员工等杂事。为了最大程度的省钱,房子没有精装,只是拉上了电线,贴上了统一的浅色墙纸,用隔板在每一层楼都隔出了几间试衣间,然后采办了大批衣架、挂衣架杆,又在服装厂那边进一步加大了订货的种类、数量……    3月份,开学了。    陈沫妈妈还是带着两个老员工去夜市摆小吃摊,与以往不同的是,陈妈妈已经不再自己动手,她现在只负责采办原材料,管理这两个员工每天处理原材料、定时出摊,然后查账,以及不规律的去‘夜市’检查两个人是否偷工减料等事务。    已经做这行两年了,她也就能明白每天带出去的原料大概能卖多少份、挣多少钱了。她也不在乎两个员工在账面上小金额的‘贪污’。    除此之外,开学后,陈家小吃摊每卖出一份小吃就会送出去一张传单。    另一边,王奶奶带着新招聘的员工------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李姐继续在夜市摆摊。    由于夜市摆摊价格不稳定,陈沫爸爸想了一个办法:对王奶奶两人拿去卖的服装规定一个低价,多赚的就是她们两人平分,如果丢东西了,也由两人平摊。    原本就不低的工资加上这种类似于提成的方式,让李姐心动不已,卖货尤其努力。当然,王奶奶和李姐每卖出一件货物,也会顺便递出一张传单。    这张传单就是陈家大卖场--------青衿之城的宣传单。‘青衿之城’这个名字是陈沫取的,原本陈沫爸爸想直接取名为‘陈家大卖场’这个简单粗暴的名字的,还好被陈沫及时发现并阻止,才有了‘青衿之城’的雅称。    青衿之城被暂定为3月23号,也就是这个学期的第三个周六正式开业。由于地理位置处于离各个大学稍远的偏僻之地,所以当初的那个笔记本上,后一半的内容几乎全是陈沫前世见多了的、但现在还没那么泛滥的宣传方法,例如宣传单,开业前几天打折,送小礼品等。    宣传单是陈沫自己做的。她先是用彩铅化了一副淡雅的底画,又让路千珩用粗黑的笔写下了‘青衿之城于3月23号正式开业,23、24两天全场8折,购买任意物品,再送精美小礼品一份。营业时间:每天早上10点到晚上10点。备注:各大学正门门口均有可爱的三轮车接送哦,23、24两天免费,此后1毛钱/每次’。    路千珩的字迹铿锵有力,尤为工整漂亮,如果不明说,没有几个人会相信这么高水准的字出自于一个14岁的少年。这样的字迹配上陈沫淡雅清秀的底画,就像一件艺术品而不是传单,一眼就能吸引人的目光。    宣传单的背面是陈沫化的Q版地图,地图里大致画下了各个大学的分布情况以及中间的主要通道,然后标注出了‘青衿之城’的地理位置,旁边写上了具体地址,又在最下方的角落里,写上了‘青衿之城’主要卖的东西:服装、鞋子、包包、帽子、围巾、袜子、精美饰品、文具等等。    简简单单的一小张纸,简洁明了的写清了‘青衿之城’的大致情况,最大程度的吸引了大学生们的目光,尤其是女生!    为了尽快在23号前完成‘青衿之城’的布置,以及员工的招聘,陈沫爸妈忙得那叫一个昏天黑地,夜以继日。期间,陈沫爸爸还忙里抽空了几天,跑去几个厂家订货,签订了关于文具、饰品等之前没有的业务的合约。    功夫不负有心人,开业之前,一切准备就绪。    3月23号,陆续有学生被有顶的电动小三轮送过来。电动小三轮都是被特意装扮过的,四面都在显眼的位置上写着‘青衿之城:1毛/次’,旁边又贴了一张显眼的白纸,写着‘23、24号免费’。    随着被送来的学生越来越多,到门口付钱的学生也越来越多,然后在两个收银台前、排的越来越长。陈家夫妻激动的有些想哭,他们劳心劳力几个月的成果啊,似乎真的成功了呢!    为了缓解收银的压力,夫妻俩又搬来两张桌子,随意的摆上了收银台3和4的牌子,开始充当临时收银员。    一个白天的时间,他们原本准备的两天的‘精美小礼品’就送完了(就是一双简单的白袜子,男女通用的那种)。为了补上新的‘精美小礼品’,夫妻两只好选择将店里的所有价格便宜点的袜子下架,充当礼品。    ‘青衿之城’开业第一天之所以有这么高的效率、销售量,不仅仅是因为货品繁多、定价实惠、打折还送礼,还因为陈沫使用了后世已经开始普及的‘无人超市’的想法。虽然在‘技术’上达不到20年后的高科技,但她也用了一些别的方法避免一些技术性问题。    第一,就是价格问题,所有商品都是定价的。    由于这个年代还没有普及收银机,全靠收银员拿着计算机计算,货物太多的时候没法精确到每一件物品的价格、还很麻烦,为了方便计算,陈沫就把所有商品按照价格大致分为5毛的、1块的、两块的、5块的、10快的……他们事先就设计好了标签,每个标签上就有商品的定价,他们会在商品上架前就按照商品的进价,贴上它合适的售价。    第二,就是营业模式的问题,3层楼的‘青衿之城’,除了两个收银,每层只有一个员工,但员工的主要任务不是推销,而是整理被学生弄乱的地方。    学生们全程可以自己逛、自己看、自己试。所有的服装、鞋子都只在最前边摆了几件样品,其他的新品不是在样品后面就是在样品下边,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这样也最大程度的节约了人工成本。    第三,无处不在的小提示,最大程度的减少了顾客对服务的需要。    每个类型的商品旁边都有多个提示,除了衣服、鞋子的型号的提示、讲解,还有类似于‘喜欢就大胆试试吧,新品就在样品后边,包装可以自己拆哦!’,‘鞋子不合脚的话,找找下面的新品,一双双的试试吧,找到适合的鞋子为止,别放弃!’,‘内衣、内裤只能试样品啦!样品什么型号都有的哦!’,‘饰品可以戴在头上试试,但小心别弄坏了哦’…….小提示全是由陈沫设计的,简单而有趣的图画、清秀而鲜明的字迹,让人一目了然。    通过这些办法,‘青衿之城’最大程度的减少了人工成本。尽管员工人数越少,丢失货物、顾客‘偷龙转凤’的风险也就越大。但他们的主要顾客都是大学生,人品、素质还是普遍较高的,这些不道德的事件不会太多,损失的利益比起人力减少的成本要小得多。长此以往,终究是利大于弊。    也许是因为23号光顾的学生回去后,把‘青衿之城’价格便宜、种类繁多的特点宣传了出去。24号这天,‘青衿之城’的销售量比之23号翻了一番。‘精美小礼品’送完了低价的袜子,又送文具,整个‘青衿之城’的备货在短短两天里少了一大半。    通过这两天的营销活动,‘青衿之城’在各大学火了!尽管‘青衿之城’简陋的装修有些对不起这雅致的名字,但‘青衿之城’的名号还是在各大学之中口口相传。至此,‘青衿之城’踏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