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章:第一学士4/5(求收藏)(1 / 2)三国:全能庸才主公首页

第19章:第一学士4\/5(求收藏)

张让心中有了拉拢刘轩的意思,但是让张让不知道的是,当天晚,刘轩去了蔡府。

对于蔡邕,刘轩用自己的话,说了另外一套说辞。

天子被宦官蛊惑已久,无法根除,自己只能委曲求全,徐徐图之。鸿都门学虽然垢病,但是如果稍加修改,或许能够与国有利。

然后,刘轩以另外一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想法。

这次,是站在权贵士族的角度,同时也是站在天下未来的角度。

大体意思就是,灵帝被人懵逼,为人臣子,如果无法让他们清醒,那就为汉庭培养栋梁,等到汉帝醒来时,有能人之用。

一样的结果,但是换了一个角度,却是另外一种情况。

他刘轩,汉室宗亲,侯爵,大儒弟子,愿意身先士卒,进入鸿都学门,为汉庭之昌盛而读书。

其中经过,且不多说,最后蔡邕老师看着离去的刘轩,满是感慨和自叹不如的神色,让他总结为一句‘国的大才’的评定。

同时,蔡邕在这一刻,想到了当初青州好友书信往来中,提及关于刘轩在青州的一些趣事。

其中刘青山的由来,让蔡邕此时感觉,人如其名。

刘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这句话,刻在了蔡邕的心头,在未来他和一些儒学士大夫交流的时候,时长提起。

逐渐的,这句曾经的戏言,从一朝的嘲弄玩味,逐渐的成为了文人圈子中的‘实至名归’。

刘青山,成为了一种厚重高洁的代名词。

而另外一边的刘轩,也顺利的奉旨进入鸿都门学,开始了自己鸿都门生的日常。

在这里,在张让的建议下,汉灵帝‘退一步’的举动,蔡邕从中的调节,让原本朝堂的争斗,逐渐转移到了鸿都门学之中。

虽然这个过程,真正的聪明人一眼就看出其中的厉害,但是这却是阳谋,用士子文人最在意的名望,让他们不得不低头。

而在鸿都门学,不再掩饰自己吃才学的刘轩,却是混的如鱼得水,风生水起。

而他凭借自己青州外乡人的身份,汉室宗亲的血脉根源,加青山候的爵位,让他在底层,中层,高层,三个方面,都有搭话的权利。

寒门或者地主之子的那些没啥身份关系的人,最初便十有二三都已经被刘轩暗中给收编。

寒门子弟报团取暖对抗那些士族权贵的时候,内部的声音,开始逐渐的被刘轩的死忠粉授意下进行引导。

而一些本来中立的寒门,为了坚持下去,为了对抗权贵,也只能一个个的暗中投靠刘轩。

逐渐的,寒门子弟之中,十之四五,十之七八,最后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所有寒门,差不多明暗面加起来,快要成为了刘轩的一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