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以来,武器的研发历来是赵构最在意的事情。
飞机导弹原子弹啥的那是别想了,上下游整个产业链发展起来没个百八十年怕是连边都摸不着,就算有媳妇架势也不行。除了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差之太远,科技人才的储备更加重要,而这个过程,显然极为漫长。
饭要一口口吃,实在吃不到的,就算了吧,省得徒留口水,对此,赵构倒是心知肚明。
目前嘛,捣鼓出来可以连发的长短枪,就足够让他做梦都笑醒了。
前段时间因为心思主要放在伐金之战上了,有些忽略了军器监的发展。
这次军器监之行,他心里的底气更足了。
短枪的连发问题没有什么难以突破的技术瓶颈,要不了多久就会解决。届时,华兴三代步枪将同步采用短枪的部分设计思想。
“等到给全军换发了新式枪支,还有谁能挡得住我大宋的前进脚步?”想到这里,他的心里颇有几分得意:哥可没丢穿越同仁的脸……
军器监门口,赵构刚走出门,便意外地看到了匆匆而来的汪若海,看样子是有事情特地找过来的。
习惯性的,他的心里顿时又小紧张了一下:汪若海能找到这儿来,不会又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吧……
“参见官家,吾皇……”汪若海见赵构正好出来,连忙便欲参拜。
“行了行了,免了,”赵构瞄了汪若海一眼,见他脸上并没有紧张、着急之类的表情,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事说事。”
起初,因为四大家族的事情,汪若海的情绪很是低落了一段时间。
虽然赵构很大度地不但没有处置他,而且还继续给予其足够的信任,但汪若海自己却觉得心里有些愧疚和不安,不能够如最初那么坦然。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
赵构让汪若海参与伐金的谋划,并嘱咐他“兵马未动,情报先行”,要求情报司全力运转,收集各类金国信息,为决策和行动提供情报支持。
慢慢的,汪若海的思路清晰起来,心情也好了许多。
随着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大宋已经渐渐具备碾压各国的实力,打仗不再需要他竭力谋划。
只要拟订好大方案,岳飞、韩世忠、张宪、刘锜、吴玠、张伯奋等将领随便拉过来一个都能率军作战并获胜。
但无论谁领兵,都离不开情报工作的支持,这是在实践中得出来的结论,可不仅仅是因为官家重视。用官家的话说,那叫“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情报工作,和搞阴谋诡计差不多,是汪若海的老本行,所以,他是打心眼里喜欢。
“官家,臣有机密要事奏报。”汪若海凑近了一点,轻声说道,脸上写满了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