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交锋(2 / 2)C位,得拼!首页

一语激起千层浪!朝堂顿时一片哗然!

此议太过突然,先前几无征兆。众人始料未及,无不面面相觑,感到震惊瞠目!

惊疑过后,有几道目光在曹爽和夏侯玄身上来回逡巡,徘徊了一阵儿。

也由不得他们怀疑。且不说这两人是亲表兄弟关系,夏侯玄前脚刚从雍凉回来汇报军情,曹爽后脚便即刻上奏西征伐蜀,一切太过巧合了罢?

不说旁人,就连夏侯玄本人也惊诧不已!先前朝廷派他巡视西线军务时,他虽对接手雍凉都督有所心理准备,但是对曹爽意欲趁此征西伐蜀的打算却是毫不知情。

历来,魏国军务防线主要包括东、南、西、北几条线,其中尤以西线地理环境最为艰险。自曹操时期起,争夺汉中告一段落后,魏国在与西蜀之间的对抗中一向以积极防御为主,兼以局部的城池进攻为辅。两国在西线相持数年,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西蜀在对外战略上总体呈收敛之势。去年,更是将主力从汉中后撤,移至涪城,汉中郡仅余三万蜀军驻守。如此以来,魏国在西线边境压力骤然减缓许多。

两国对抗多年,原本正可趁此机会休养生息一番。不料,听方才曹爽奏言之意,竟是要举一国之力,兴师动众地挥师西下,消息实在令人震惊!

群臣间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小声议论。

小皇帝曹芳由于年幼,尚未完全亲政,只是每日要按时上朝,遵循君臣之礼,听取众臣议事。章奏表疏等事务皆交由尚书台处理,大事则在早朝议定。

他一个孩子,哪懂什么军国大事,既没丝毫兴趣,又觉繁琐无比。因此凡事都是听群臣商议,再凭辅臣裁夺。不过,今日提出奏议的便是身为辅臣的曹爽,似乎有些不同寻常?

曹芳朝曹爽脸上看了几遍,都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只得把目光再放到群臣身上。他煞有介事地咳了一声,开口问道,“众爱卿,对大将军所奏,可有意见?”

“臣附议!大将军此奏深谋远虑,不仅是为了我朝边境稳固筹划之大计,更是为民请命之举,此乃民心所向,国之所望。我等皆愿追随,效力疆场!”五兵尚书邓飏出列,高声称颂附和。他惯爱高调,毫不避讳地跟在曹爽后面附和表态。

邓飏这几年是爬得最快的曹党红人之一,从名不见经传之辈迅速爬到朝廷中枢尚书台。身为五兵尚书,手中掌着中外五兵,品级虽在九卿之下,却常伴君侧,出入宫廷,与闻朝政,因此不少人对他争相巴结讨好。

继他高调表态之后,一些近年的新晋朝臣也跟着纷纷附议赞同。中领军将军曹羲、掌管禁军的武卫将军曹训、司隶校尉毕轨、洛阳令李胜等人也都在列。

“臣附议!”

“臣也附议。”

……

一时群情沸腾,殿中不少年轻气盛的轻壮派都跟着摩拳擦掌!

上了年纪的老臣们听着看着却不免心惊。不少老臣当场倒吸一口冷气。莫非,当真准备西征打仗了?!

在场的老臣对上一场征西之役仍然心有余悸,记忆犹新。

近十年间,魏国与吴、蜀之间大小征伐近百起,其中最惨淡的便是太和四年的征西之役。一代战神曹真一生胜仗无数,所向披靡,唯一的败绩便是这次征西,几乎是命丧于此。

当年明帝正是踌躇满志年富力强之时,对此次伐蜀志在必得,派出的是有战神之称的大司马曹真,和老将司马懿。这趟征西几乎集结了魏国所有的精兵强将,饶是如此,仍是天不遂人愿,走到半道便铩羽而归。

如今事隔十年,曹爽重提征西,无人反对,满朝一片称颂附议之声。

看曹党诸人群情激昂踌躇满志的模样,莫不是当真以为胜仗易如反掌指日可待吧?不过,老臣们虽然心中腹诽,却也只是暗打算盘,更多的选择明哲保身,谁也不愿作那出头鸟,先提太和四年之事。

“卫司徒,不知老爱卿对方才大将军所奏之事,有何看法?”

文臣队首的司徒卫臻须发皆白,微闭着眼站在前列。他是四朝老臣,年近七旬,为人正直,平素在朝中既不多言,也不爱掺和事,并不曾偏倚哪边,是一些保持中立的老臣派的首领人物。

“大举征伐,非同小可,臣以为,需谨慎计议。”言毕依旧微闭了眼,对眼前热闹似是视若无睹。

卫臻的家底非一般人可比,他祖上资产雄厚,其父卫兹曾以百万家财资助曹操起兵,在朝内地位超然。以他的年纪资历,自然不屑再争抢什么,也无人敢奈他何。

曹芳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目光又从前面几排划拉了一遍。

卫臻身后,尚书令司马孚眉头紧皱,几次望向御案,欲言又止。

小皇帝瞧了他一眼,不禁有几分诧异新奇,“爱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