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八章 独挡一面(2 / 2)晓风醉首页

因为离开金陵日久,云亭随身携带的书籍都翻看的差不多了,前几天便与本地华人通事官打听大城的华文书肆,几乎所有人都众口一词地推荐这家乾坤书号。左右今日无事,云亭便自己一路寻来了奶街。进了书肆,本来只想随便看看,但不想这书肆主人笃信佛教,经年累月,竟然颇收藏了一些云亭没见过的佛经典籍。他看着看着,不觉入了迷,最后选了一本稀有的宝筪经正在细细品味,不想就撞见了映寒一行。

自那日段澄到吕宅把映寒接走之后,两个多月没见过她了。此时再见,映寒已经盘了妇人头,穿着南洋妇人的筒裙麻衣,明明只是略施粉黛,却满脸妍丽莹润,原来少女的秀美体态中,莫名地多了一些柔软风流。举手投足间,那少女的娇憨已经不自觉地变作了顾盼生姿的妩媚风情仿佛是被雨露恩泽沁透了的明珠一般。

原来,真地这么快,就嫁了啊。

云亭弯了弯嘴唇,放松了梗住的喉结。

她看起来很好,很快乐。

只是……她的身旁,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女尼,和一个壮汉,并不见那个文公子的身影。不过那壮汉,自己是见过的,不止见过,还有几分熟悉云亭本来就对人的脸过目不忘,更何况是被自己亲手打晕过的人。

云亭不禁有了几分了解,指节敲击着书面,心下开始犹豫着,要不要走出去与映寒打个招呼。正在凝神细想时,书架外面却缓缓地转进一个人来。

云亭好像被吓到了一样霍然起身,对着来人。

正是那位与映寒一起进门的女尼。

那女尼见到他,只微微笑了一下,轻声地说:“对不住,打扰了。我来寻一本佛经。”

云亭微怔,只得点点头,毕竟心绪不宁,又抬眼去看映寒。

那女尼的青纱僧袍在书架间发出细细嗦嗦的响声,越来越近,最后,竟然停在了云亭身边不远。

云亭转过头来,发现那女尼正盯着自己手中的佛经。云亭看了看女尼,不由得失笑,这未免也太凑巧了,看来这女尼也是来寻这本宝筪经的。

宝筪经本是一部藏传佛经,是唐朝初年吐蕃的高僧吞弥桑布扎自天竺求取而得,并从梵文译为藏语。大乘的宝筪经则是后来才从西藏传入内地的,云亭此时手中拿着的是这部经书的汉文译本,甚为稀有。

女尼微笑,将手比在胸前,说:“阿弥陀佛,原来施主也喜欢研读经法吗?这本宝筪经是我特意托此处掌柜辗转寻来的,已等了好几个月了。他说今天此书到了,摆在此处,我才过来搜寻。”

云亭这就不得不说话了:“那是在下冒失了,不知此书已经有主,才随手拿起来看了看。即如此,不能夺人所好,自当物归原主。”

说着,将书好好合了,放在桌上,把手背在了身后,不由得又转过头去从书架之间瞟看了一眼远处的映寒。只见她还在专注地在一推书籍中翻检,并没有注意到这边的事情。

不想,那女尼并不拿书,也不离开,只是用一双了然世事的细目看着云亭,过了一会儿,竟然慢慢地笑了,垂着目说:“请问大人,可与外面那位女施主是旧识?”

云亭转过头来,好奇地看着女尼,说:“正是。在下是大明金陵人士,与邵姑娘……文夫人在大明曾经有过几面之缘。”

曼娑见此人身着大明服饰,言谈举止无不光明磊落,虽然时不时地扫一眼书架外面的人,有些不合礼数,但他眼神清明,毫无唐突冒犯之意,显然并不是贪图女人美色,而是因为认识映寒。可这在异国他乡遇见了旧识,他却又没有想过去与映寒相见攀谈的意思,曼娑不由得已有了几分明白这人只怕与映寒之间不只是有几面之缘那么简单,因着避嫌之意,才不肯出去打招呼。曼娑心中有了隐约猜测,反倒不好多说什么了。于是只微微地点头,说:“大人爱读佛经,想必也是诚心礼佛之人。不知怎么称呼?”

云亭这才转过身来,对着曼娑微微拱手,敛了眉眼,说:“在下诸葛云亭,字悠碣,法号青莲。敢问比丘尼的法号是?”

电光火石之间,曼娑突然知道此人是谁了她想起了那天映寒握在手中的帕子角上,绣着的正是一朵青色的莲花。

曼娑也垂了目,恭谨地说:“贫尼还未受具足戒,因此没有正式的法号。我乃慈修庵的掌庵,这奶街之上的人,都唤贫尼一声明妃娘娘。”

云亭点点头,也不再说话了,他知道这暹罗妇人当中多女尼道姑,其中有很多的人只是为了独立其身,不依附男人生存,并不是真的受戒居士,面前这位曼娑娘娘,恐怕也是如此。

此时窗外一袭风来,吹动了云亭月白色的绸衫,飘飘摇摇,显得清贵而疏朗。

曼娑见他这一番人中龙凤的风姿,第一次深刻意识到,映寒为了玄渊而放下的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物。再仔细端详云亭眉眼之间淡淡的一缕纠结,又了然地感悟,这人虽然已经知道了映寒嫁给了玄渊,心里却依然没能立刻完全放下这段感情只怕,他的感受与自己对玄渊的复杂情愫,竟有几分相似之处。

俩人就这样默默地站着,许久,云亭才意识到曼娑依然宁静地站在一边,并没有马上离开的意思,便又转过头来看着她。

曼娑这时才将桌上的书往前推了推,说:“诸葛大人,这本书,您若喜欢,可以借去一读。读完了,着人还到奶街慈修庵即可。”

说完,曼娑施了个礼,转身离开了。

云亭垂目看着桌上的那本书,半晌,才又稳稳地坐下来,静静地翻开经书,继续读了下去。

映寒本来只想在大城停留十余天的,但是真地上手了,才知道一门生意从零开始有多难,立刻意识到自己把很多事情都想的太简单了。

租用铺面只是开始。铺面里重新整治,便需要设计和统筹工程。铺面好了,还要请到掌柜伙计,再筹备开业开业的典礼反而是简单的部分,难的是,如何得来第一批客户。

以往云岫庄也好,瓦屋也好,手上都握着最好的商品,货真价实,还供应奇缺,自然不愁买家。可眼下这海通银号,要商品没商品,要招牌没招牌,偏偏做的还是贵重金钱往来的生意,客人真的放心吗?

幸好,段澄知道映寒会为难,不多日,便派了自己手下资格最老的掌柜前来大城。又过了几日,陈三也从泉州回来了。

婚礼之后,玄渊和昌叔便派了陈三和镇海镖局的人一路护送吴会长和虞显南回了大明,自然还带了半船的聘礼都是贵重的香料和象牙。因为知道杨老太爷信佛,玄渊还特意送了杨老太爷整整一套难得的南洋上座部佛经典籍,价值反在象牙之上。这一切筹备得有里有面,吴会长也没话可说。

陈三这趟回来,则带了整整一船的丝绸和瓷器,以及杨老太爷和杨大爷的书信这自然是映寒的嫁妆了。

映寒从陈三口中得知,泉州的铺面也已经开始筹备,杨大爷心中重视,还特意派了大表哥前往泉州亲自督促监视,这才真地放心下来,看来家里人不仅同意了这门亲事,还认可这门生意,更不曾为难吴会长。

陈三细细地将一路上的经过说了,最后才说:“杨家老太爷,是个非常明事理的人,他也知道,这生意既然是暴利,必然跟随着巨大的风险。细算起来,南洋这边承担的风险更大,出的力也更多,您又嫁给了少当家的作主家娘子,那么杨家甘愿在生意当中拿小头,占三成,只帮着在泉州经营铺面联络关系。银号里的万事都听您和少当家的决策,杨家绝不多言,也不争权,若是银两上有缺,随时跟他通气。这生意头三年不挣钱也没关系,每年结算,若是有亏,杨家按五成分担。若是有挣的,按照您的意思分,也不要尽想着拿出来分红,而是先紧着维持生意周转要紧,这也算杨家这些年来欠您的嫁妆和工钱了。只是,老太爷有一句话嘱咐眼光放长远一点,这是百年的生意,不要贪快冒进。起头更是急不得,积跬步方能至千里。”

自打来了大城之后,映寒本来连日焦急,晚上都睡不踏实,偶尔午夜惊醒,便会觉得自己野心太大,怀疑自己根本担不起这么重的职责,心中已生了几分怯意,更是特别地想念玄渊,想他若是此时陪在自己身边多好,只消他抱抱她,亲亲她的耳朵,告诉她,我的丫头是最棒的,她便什么都不怕了。

此时听了外祖带来的几句话,映寒心里慢慢踏实下来。真的,这是百年的生意,并不急在一时。什么事不是人一双手生出来的?只要自己认真钻研,详细琢磨,难道还比别人差么?

眼前映寒最为难的事情,无非就是客户哪里来,但陈三既然来了,这件事就好办了。海通银号虽然没有现成的客户,但镇海镖局有这么多年在海上保镖押送,早就在这大城之地建立了信誉和客户关系,那么,便从镇海镖局现有的客户入手好了。

映寒就这么一下子钻进了这件事里,两耳不闻窗外事,白天在铺面现场或者镇海镖局里商讨诸事细节,晚上回了慈修庵也是要秉烛研究到很晚,细细地拟定生意的流程和价格,比较各种利弊,力图找到一个既让客户满意又让自己有钱赚的最佳方法。每日晚上有了新的想法,第二日便和掌柜与陈三继续讨论完善。这样子,竟然不知不觉就在大城待了一个多月,转眼便已经到了五月底。

期间,段澄从苏门答腊捎了信来,中间夹着玄渊的信,还是两封一起来的。

玄渊的第一封信,是刚到锡兰山便托商船带回苏门答腊的,但是商船耽搁了,几乎是与第二封同时到的。第一封信里先是报了平安,又说下一步要去僧伽罗城拜见亚列苦奈儿。第二封信说,亚列苦奈儿见到了,那关于岳父大人的消息确实有几分来历,只是,见到岳父大人的并不是锁里国人,而是泰米尔人。只怕邵重钧藏身的地方,是在两族人毗邻之间的三不管地带的深山里。玄渊打算带着卡多,深入锡兰山去探寻一番,估计还需要点时日。

第一封信的末尾,玄渊写着:丫头,你乖乖的,照顾好自己,绝不可把自己养瘦了。

第二封信的末尾写着:丫头,为夫也很乖,就是有点饿有点渴。

看日期,第二封信都已经是将近一个月前发出来的了。

映寒看到这,羞红了脸,轻轻地啐了一口。这人,果然正经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