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末年,周幽王无道,宠爱褒姒,生子伯服。申后及太子宜臼被废,不得已逃归母国申国。申侯替女儿外孙不值,联合缯国、犬戎进攻周幽王。周幽王被杀,诸侯拥立宜臼继位天子。
为避犬戎之难,周王室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国前,史称春秋战国。
这一时期,礼崩乐坏,周王室衰微,权威下降。社会剧变,诸侯逐鹿,兵戈四起,文化思想却空前活跃。
以管子、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思想家被称为“诸子”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代表,则被称为“百家”。
他们代表所在阶层、学派、政治力量,对宇宙、社会、万事万物做出解释,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诘难,争相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
这一时期思想领域的百花齐放,相互较量,被称为“百家争鸣”。
这一时期,思想学术流派取得的成就,可与同期古希腊文明媲美。东西文明,屹立一端,交相辉映。
回顾三千六百年的中国历史注:商朝有甲骨文为据,是得到确证的中国历史的开端。商朝之前的夏朝,甚至更远古的时期,至今未有证据证明真实存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犹如一颗镶嵌在华夏文明画卷最灿烂绚丽的宝石。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大都出现于这个时代,他们的思想成为塑造中华文明的精神基石。
文学、艺术、思想,均属上层建筑,服务于社会发展。既有如此璀璨的文化,催生它们的那个时代,自然值得格外关注。
春秋战国,顾名思义,春秋战国,由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组成。
春秋是一本鲁国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因此书而得名。
教科书上记载,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7年,称为春秋。还有说法,春秋的截止日期应该是公元前453年。又有说法是公元前403年。
本书采纳的观点是第二种: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53年为春秋时期。至于为何为采用这个观点,留个伏笔,后面再揭晓。
春秋已然确立,战国自然就是公元前452年至公元前221年。战国作为时代的名称,来源于西汉末年刘向编纂的战国策。
因为两本旷世经典的流传,金戈铁马的时代被重新命名。新的命名,赋予时代更深刻的内涵,更能体现它的鲜明特征。
战国,暂且撇开不提,我们只说春秋。因为春秋是“赵氏连城璧”套书的写作背景。既然要讲故事,把背景说清楚,故事才能明白易懂。
说到春秋,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秦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
我的就是从晋文公写起。从他流亡异国十九年,回到晋国都城绛都,即位晋国国君时写起。当然,主角不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