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13(2 / 2)去你的青梅竹马首页

天上铅云层叠,空气有些闷热。

莱莱下了长途汽车,拦了一辆出租车,向司机描述过她要买折扇的地方,出租车径直把她送到一条古街端头。

荣昌折扇,是中国三大名扇之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册。

她妈妈自出国后,利用闲暇时间,和几位华人合伙办了一个“华夏文化小型博物馆”。要她代买的折扇,就是要赠送给前去博物馆参观的游客。

哪怕只是赠品,也豪不马虎,得能反映华夏文化的妙处。

她要去的扇铺,是荣昌折扇第四代传承人陈子福所在的那家,一处叫竹雨山庄的扇铺。

时值周末,游客渐多,天上开始滴滴答答,雨滴把地上的青石板路浸润的厚重。从路边的一间茶肆里传来川剧高亢、激昂的唱腔,更令这条老街古意盎然。

茶肆门口挂着个牌子,上面是歪歪斜斜的粉笔字,写着提供的餐食。

除了喝茶还有几样佐茶小食。

时间已经过了十一点,莱莱实在有些挨不住饿了。昨天中午和晚上都没怎么吃,早在长途汽车上五脏庙就开始闹腾。

雨开始转大,她拖着行李箱进了茶肆吃饭顺便避雨。

七八张桌子零星坐着些老头,看衣着,泰半是本地居民。

最前面有一方不大的戏台,未穿戏服的川剧演员在排练,戏台子边上虽摆着堂鼓、大锣、唢呐等乐器架子,却不是真人伴奏,弦乐声是从一个小音箱里传出来。

她在一个方桌边坐下,点了一份豆花饭,一盘凉拌折耳根,没有点茶水,要的是一碗醪糟小汤圆。

服务员送来饭食时,她顺便询问了“竹林山庄”的地址。服务员是位颤颤悠悠的老太太,一口荣昌当地方言,她听得似懂非懂,大概是指沿着这条古街一直往前走,再过一座小桥,就差不多了。

豆花饭吃完时,戏台子上的演员们也已经唱完了这出戏,正散坐在长条椅子上边喝茶边歇嗓子。

外面雨已停歇,她拖着行李箱,混进往来的游客中,继续往前。

-

雨正下大时,唐思礼的车开进了荣昌辖区。

荣昌他熟悉,荣昌折扇他也不陌生。子公司在渝城落地,所争取到的第一笔业务,就是为一个渝城地区非遗纪录片进行后期制作。

那笔单子是他亲自跑来,渝城文化宣传部很重视,后期制作细节由他亲自把关。

其中荣昌折扇,就属于记录片中的一环。

他把车停在古街最近的一处停车场,冒雨穿进了古街。

他很快打听到了莱莱的消息。

沿途铺子的商家,确实有人看到一位漂亮的很突出的女孩拖着亮红色行李箱从街上经过。

他一直高悬的心终于落下。

能找到人就好。

古街不是一条直直的街道,从中段分出三条路,到最后再三街汇合。

他运气不好,一直问到第三条,才问对了方向。等沿途再找过去,一直到最后三街汇合处,还没有拦截到莱莱。

雨已经停歇,只随着清风,零星飘上一两滴。

出了古街,沿途两排黄桷树的中间,是一条小河。小河上架着一座拱形木桥,几步就能跳过。

下了小桥,又是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家家户户的檐下都挂着几盏红灯笼。

他对这里有印象,纪录片里,这条短街拐两个弯之后,就是一间扇铺。荣昌折扇的第四代传承人陈师傅就在那里坐镇。

他沿着铺子问下去,更加有了信心。越来越多的老板看到过莱莱经过。

有一位老板还要反过来问他:“那个幺妹是你撒子人?”

“我妹妹。”他回答。

老板从柜台里拿出一把伞交给他,“幺妹落了伞,就交给你了。她刚刚才过去,一两分钟你就能找到她。”

伞是一把古风伞,伞面上是斜风细雨点梅图的花样。

他接过伞,致谢后,匆匆往前追去。

前方拐个弯,是两间民居,门口堆放着许多的生活物品。

他急匆匆绕过去,跑了两步,脚步一停,又转了回去,停在了一个竹筐前。

竹筐有半人高,倒扣在红砖台阶上,老一辈最喜欢拿来堆放准备晒菜干的新鲜蔬菜。

为了保持通风效果,竹筐会编织的很稀疏。

他再往前走了两步,满心又是无奈,又是好笑。

“我看到了。”

游客在周边来来往往,竹筐岿然不动。

“我真看到了。”他再往前走了一步。

竹筐依然没有动静。

他蹲下去,两只手扶住了筐身,要提起时,看到她的手指悄无声息的从底部孔洞穿出,是要把竹筐拉住的意图。

他几乎要笑出来。

手上再用力,把竹筐连同她整个人一起拉起来。

眼前的女孩长发微乱,脸上蓄着细汗,几根发丝沾在脸颊边。

仔细去看,眼皮还有肿。

他忍在胸腔的笑,又被一点懊悔压下。

“哥哥真错了……你买的这把古伞,不是非遗之一的夏布所制。我带你去买夏布制的伞面,好吗?”

女孩没有给他一个眼神。

她从他手里一把抢过古风伞,转身从靠在墙上的一小扇旧竹席下翻出她的行李箱,踩着高跟鞋咚咚咚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