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环死了
陈玄礼从呆愣中回过神来,将腰间佩刀、身上甲胄全部取下,然后快步走到李隆基面前,叩头请罪。
李隆基表现的很大度,将陈玄礼扶起,并亲自走出门去。当着众将士的面,把杨国忠谋反之事归咎于自己的识人不明、用人不当。
并且声明其实自己早就发现了杨国忠的不轨企图,打算到了蜀地再收拾他,没想到此人这么快就要闻风反叛!
多亏了禁军将士们发现的早,为朝廷产出一大患,因此不会追究众人的罪责,反而要给众人记功。
不过这些禁军也很有眼力见,先是杀了杨国忠,现在又逼皇上杀了杨贵妃,足够了,不能得寸进尺。
所以众人谢绝了皇上的封赏,高声几句万岁之后,回营休息去了。
马嵬驿风波,就此结束了一半。
这场风波,杨国忠和他的党羽悉数被杀,随皇上西行的官员,除了韦见素和韦鄂之外,也被一扫而空。
禁军擅杀大臣、逼迫皇上杀死自己的贵妃,这在之前是绝无仅有的。
正因如此,此次事件为后来的大唐军队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自此之后,唐军士兵一旦觉得自己受了委屈或者不公待遇,就会起来哗变,且动静越大越不嫌大。因为他们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得到领导的重视,跟领导谈条件。
。。。。。。
第二天一早,李隆基下达了新的旨意:继续西行。
然而
遭到了禁军士兵的一致拒绝
理由很简单,李隆基是被禁军杀死的,他的许多同党都在蜀中,所以不能去。
为此我们李隆基也只能敢怒不敢言,只好着急仅剩的几名官员和将领,进行商议。
结果
商议出来的的对策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
有人建议去陇右、河西,有人提议去灵武,有人主张取太原,更有人直言返回长安,与叛军决战。
对于这些建议,李隆基全部给否了,他得硬气一回,否则这一路将永无宁日。
李隆基对众人说道:“杨国忠虽然忤逆,但是之前提出的“幸蜀”办法还是不错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蜀地,才是对抗叛军的最佳选择。朕觉得,还是应该前往巴蜀。”
皇帝坚持去巴蜀,禁军不同意,两方陷入僵局
就这样,又过了一天。
。。。。。
李享很担心,他担心禁军再次闹事。
“陈玄礼来了吗?”李享问李静忠道。
李静忠摇摇头,回道:“陈将军说军心不稳,不方便离开军营。”
“哼!”李享怒哼了一声,却毫无办法,只得问身边林凡道:“父皇本意不改、禁军执意不从,这该如何是好?万一再次激起禁军的情绪,就糟了。”
林凡道:“太子殿下,其实属下有个办法,不知道当不当讲”
李享皱了皱眉,道:“这都什么时候了?有什么话就说!”
林凡说道:“属下以为,马嵬驿不是久居之地,可进言圣上改道扶风,然后再商议去向问题。这样禁军应该可以答应。”
“嗯,也好!我这就去见父皇!”
李享点点头就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