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生活环境都不同。
如果没有强力的外力干扰,像是大学到另一个城市读书,在陌生的地方工作,生活遭逢重大变故等等,对世界的认知通常会局限在一个圈子里。
大家都喜欢待在自己所习惯的圈子里生活,对另一个圈子的人或物抱有抵触心理。
人之常情。
&ldqu;柯组长,我有预感,这次要出圈了。&rdqu;鬼眼看人心上线不久,沈青待在办公室里,和旁边一同加班的可岚说道。
&ldqu;什么意思?&rdqu;可岚正在写星期七的后续文案,听到沈青的话后,抬头问道。
沈青指着电脑屏幕前,陈羽飞的微客账号,转发鬼眼看人心的分析视频,并附言:
一位年轻导演的短片星期七,我个人认为,可以算作自己的代表作之一。
陈羽飞生活在娱乐圈,并且作为一个演员,在娱乐圈里拥有姓名,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多少和他同期的男演员,辛苦奋斗多年,也只能让导演记住三个关键词:拍过几部戏,演技一般般,价格不算高。
陈羽飞不常发微客,也不找公司代运营,作为二线演员,粉丝只有四百多万,实在有点寒酸。
但他的朋友大多是在娱乐圈。
因此,陈羽飞这条信息,看似传播的热度很低,但却给了沈青一直想得到的影视圈精准人群关注。
除开投资人外,娱乐圈的真正上游,电影导演和制片。
大牌的电影导演制片圈子,其实不怎么关注网络上的娱乐热点,今天哪个流量小生爆红,明天哪个明星闹出绯闻,对他们来说无关紧要。
当大导演的电影需要流量时,只参询三个原则:演技过关,资方优先,谁红找谁。
流量明星只是确保电影能赚钱的一个助推剂,不是主燃料。
至于流量姓什么,叫什么,一点不重要。
连流量明星都看不上,更别提沈青这种没有电影长片的年轻导演。
说好听点是新锐导演,说难听点就是混甲方圈子的三流广告导演。
留下我去年年底这么红,各种热度榜都上了,但是结果呢?
娱乐新闻通稿到处飞,却没有一个叫上名号的导演开篇分析。
看似进入主流视野,但其实并没被一些人看在眼里。
这次有点不同。
几个小时后,就有一篇分析文章出现在微客上,是一个叫做池超的导演写的。
池超只有四十三岁,但是却拍过七部电影,票房和奖项成绩都不错。
是那种,可以在艺术和商业之间平衡的顶级导演。
其中一部青木瓜之恋,讲述两个残障人士之间的遇见、爱恋和分别,非常动人。
并以此片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银狮奖。
被导演圈子广泛认为是,华夏青年导演的三面旗帜之一。
许多老一辈的导演,都说池超再沉淀些阅历和想法,很有可能会在未来的世界影坛,留下属于自己的名字。
池超这篇文章的标题,叫我看:
陈羽飞一直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位青年演员,虽然我们只合作过一次,但是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
戏感准确、基本功全面、表现力和感染力俱佳,我认为都不足以形容陈羽飞。
他最大的优点,是能够进入角色,让角色自主带动表演,这在年轻演员里非常少见。
我的儿子特别喜欢刷抖视,前几天和我讲述了星期七的剧情,并着重向我推荐了这部短片。
但是因为我个人的偏见,觉得这部片子的立意太浅,时长太短,兴趣不是很大。
直到今天,看到陈羽飞转发的鬼眼看人心,好奇之下点开看了看。
看完星期七后,我又根据评论,看了沈青导演之前的留下我,发现他对短片的整体构想非常深入。
说星期七是七宗罪,我本人是赞同的。
鬼眼看人心这个分析视频,已经把星期七的剧情说透了,这里我不再重提。
只谈用镜。
短片和电影不同,时长限制了情绪,因此开篇非常重要。
许多导演,在第一个镜头的处理中,通常会把男主角吃泡面,和灯火通明的办公室一同入框。
这样做的好处,是直接展示故事的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简单的镜头处理方式,不会出错,但也不会出彩。
可是沈青导演并没有这样做,他在这里用了一个向上摇摄的镜头。
一个仰视的视角,以打印机为中心,斜向上切开,缓缓展开整部短片的序幕。
从这个镜头切入后,沈青导演给了一个略带着环绕的推镜头处理方式,直接把画面固定到男主角的脸上。
这个推镜头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逐步渐入。
左和右看似很简单,但其实中间暗藏导演的选择。
我们的眼球,从小已经习惯从左往右的看书顺序,因此左→右的镜头,会让观众觉得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