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张辽归降(1 / 2)我在三国反曹操首页

张辽在穰县,心里一直都非常纠结,非常矛盾。

他可没像曹仁那样喝闷酒,却每天跑到城门楼上眺望,既期盼着李斜率兵来,又害怕李斜率兵来。

张辽自从在并州跟随丁原开始,后来被丁原派去跟着大将军何进,何进又派他去河北募兵。

募兵回来时大将军何进却死了,丁原也死了。

他没有自主选择权,只能让朝廷分配,跟了董卓。

然后董卓也死了,又跟着吕布跑出长安。

可这,吕布也死了,现在他跟着曹操,只不过曹操还没死。

所以,跟谁并不重要,忠诚度也是可以商量滴。

不过呢,曹操竟然让张辽统领两千人马守在穰县,这可是对张辽莫大的信任,按道理说应该要对曹操绝对忠诚。

可是张辽在湖阳见到曹仁屠城残杀无辜百姓,然后曹操也默许时,他对曹操是有反感的。对曹仁就更不用说了,他甚至想过,如果曹仁被围,自己到底要不要去救。

当然,这个问题他还没想出结果,曹仁还没被围,也没向他求救。

现在李斜领兵来到南阳,自己是要坚决抵抗,还是要归降李斜,成了张辽日夜沉思的问题。

李斜在濮阳以生命担保救高顺时他也在场,而且他当时也算是向李斜投降。

相对于李斜和曹仁来比较,甚至是曹操,他心里更倾向于跟随李斜。

可是他又不想辜负曹操对自己的信任。

他的烦恼又不能向别人诉说,只能闷在心里。

这一日,他巡城回到县衙,刚刚解下铠甲,就有斥候回报:“李斜部将高顺带领三千人马正向穰县而来,涅阳和安众两县已降,高顺兵马此时离城只二十里,同时李斜已经另派兵马攻打宛县。”

那时候斥候的消息肯定不能那么即时,他们只看到了李斜派夏侯兰带兵去攻打宛县,却没看到夏侯兰败走。

他们能知道敌军有多少兵马,也并不是他们去抓敌兵来拷问,而是通过敌军旗帜数量和行军规模等来判断,虽然不一定准确,却也是八九不离十。

毕竟他们是专业的。

张辽急令全部人马上城守卫,他又重新穿上铠甲,抄起大刀,骑上战马,来到城墙下。让人检查城门是否牢固,守城器械是否备全,然后走上城门楼。

他在穰县约束兵士,不许侵扰百姓,穰县的百姓对他也比较支持。

甚至有不少百姓来要和他一起守城,被他劝回去了。

他觉得穰县还不到死守的地步,而且让百姓守城,城破之后被屠城的概率很大,他不想让百姓冒这个险。

这时又有斥候回报,说高顺领兵已经离城只有五里,即将兵临城下。

高顺之前的陷阵营有多厉害,张辽心里有数,知道他统带的兵很厉害。

不过现在他只带了三千人来攻城,自己有两千人守城,不管高顺的陷阵营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攻破他守的穰县。

因此他心里并不紧张,只是觉得昔日的战友如今却变为敌将,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快。

张辽在城门楼上等着高顺,却久等不见高顺的兵马,只看到有一骑兵来到城下,手里举着一封书信,说是要交给张文远将军。

后面并没有兵马跟随,张辽令人开门出城接入来使,入城之后将他控制在城门口。

又将他手中的书信送到张辽手里。

张辽以为是请战书,结果展开一看,原来是劝降书:

“文远吾兄,一别已经年,然旧日情谊,犹在眼前。今曹操逆天残暴,屠戮百姓,挟持天子,涂害四方。而李征南将军斜宽仁大义,忠君护民,欲平天下而使百姓安。兄岂可再助曹为恶,望速献城归降,后可成将侯之功业,立万世之忠名。曹仁屠夫,已被兵困,死在即日,袁冀州引兵南下,曹操无暇顾及南阳,兄今已是在死地,不可再虑,速决,顺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