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出必践,才能让自己在朝堂之中稳住局面,树立威信。
而且,如果这次自己提出的要求被戎武帝反驳回去,戎武帝真的选择相信了那些“小人的谗言”。
那就意味着日后他每次提出要求的时候,戎武帝都会想到这一次开的先例。
这种先河决不能开。
这是原则问题。
也直接的关系到了他的实际地位。
第二,他要想办法解决掉自己在戎武帝心中存在疑虑得这个关键问题。
这个先河也同样不能开。
如果这一次戎武帝真的特别怀疑自己,甚至因此产生了要除掉自己的心思。
那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可就真的白费了。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
历史上有太多太多的能人异士,全都死在了君王的怀疑之上。
他可不愿自己在自己功名未就之前,就草草的死在了帝王的屠刀之下。
帝王心术,姑苏泓射已经研究了整整一辈子。
怎么可能在这种事情上吃这种天大的亏?
及时去除掉君主心中的隐患,懂善恶,知进退,就是最好的方法。
应对这种事情早就有自己的一套解决方法。
面对戎武帝的怀疑,他先一步必须要走的事情就是决不能等待!
绝不能等着戎武帝自己找上他,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他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
因为在戎武帝的心里就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想法了。
他必须要趁着戎武帝心中的想法还不算稳固的时候,先下手为强!
他立马放下手中一切工作,来到宫城之外请求召见。
本来就已经被雪片般的奏章给压的喘不过气,满心烦躁的戎武帝,一听到这个朝堂混乱的罪魁祸首亲自找上门了
心中的怒火更加叠上几分。
我都他娘的没找你事呢!
你自己反倒找上来!
但出于姑苏泓射是自己最重要的心腹这个出发点,戎武帝还是强行压下了心中的一些不快。
他不想在自己气头之上,把姑苏泓射臭骂一顿。
毕竟自己的朝局稳固,还要得益于姑苏泓射这个大功臣。
他这个时候不分青红皂白的一顿痛骂,难保不会在惹起什么打功臣的骂名。
新君登基最忌讳的就是这些流言蜚语。
所以他强压怒火,选择闭门不见!
这个时候,还是放一放姑苏泓射的好!
省的忍不住怒火,直接骂了出来!
宫门外。
得了天子召命的小太监立刻跑了出来。
“陛下不愿意见司丞大人,司丞大人还是请回吧。”
早就由此预料的姑苏泓射怎么可能放任这个机会!
这个时候,就算是挨骂也得进宫觐见!
这是他最好的机会!
因为如果他不进去,这就是戎武帝最后一次设身处地的为他着想。
他满脸认真的道。
“不,臣意已决,如若陛下不愿意见臣,姑苏泓射边甘愿跪在这宫城之外,直到陛下愿意见臣之时!”
一边说着,他丝毫丝毫不在意守城卫士的异样眼光,直接跪倒在了宫城之外。
这里可是宫城之外,内城之中啊!
不说那些往返于各个朝堂机构的太监、内侍、文武,就说是这侍卫宫城的甲卫、还有往返出入的禁军都能看到这一幕!
往常,就算是那些求职觐见,叩见天子却得不到召见的人,顶多也只会等在宫城之外。
要跪,也肯定是跪在金殿之外。
怎么可能就这么大大咧咧的跪倒在宫墙之外?
而且,这一次跪拜的对象,还是堂堂的帝政司司丞大人!
朝堂之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正一品高官啊!
这样的大人物,每一个代表的都是大靖王朝的脸面啊!
就这么跪下来,还要不要脸?
也不怕被其他人笑话?
戎武帝不是害怕流言蜚语带来不利的影响吗?
那他就给戎武帝创造更加不利的流言蜚语!
这样,戎武帝就只能把他召进宫中。
虽然这一招看起来是损招,而且是减分项,会让戎武帝对他产生不好的影响。
但实际上,这确是一个大妙招!
因为戎武帝是个心高气傲的人,戎武帝最看不得的就是那些把眼睛搁到脑袋顶上的人。
而正因为如此,戎武帝最喜欢的就是那些对他卑躬屈膝,分外尊重,对他的话言听计从且根本不敢有任何违背的人!
姑苏泓射为什么连脸都不要了,还要跪倒在宫门外,求着他的召见?
不就是因为我是天子,而他是臣吗?
不就是因为他对我分外尊重吗?丝毫不敢违背吗?
这不恰恰说明了姑苏泓射的忠心吗?
由此,戎武帝就会产生一种天然的优越感。
在这种优越感心理作用之下,他就会变得飘飘然,有些看似不合常理的事情就都做得出来了。
心情一下子就好了起来!
戎武帝就会直接想到一件事情。
这么多人上书跟我说,姑苏泓射有问题?
对我不忠?
想要让我怀疑姑苏泓射?
可他姑苏泓射如此忠心,怎么可能是你们这些人说的这样!?
你们这样诬陷朕的栋梁之才,到底是何居心?
而姑苏泓射入宫之后,只需要深化一下戎武帝的这种思路,那就能够反将一军!
不仅能够洗脱戎武帝心中对他的怀疑,还能够顺势压朝中那些说话不负责任的言官一头。
趁势将言官背后的推手揪出来!
这就是反其道而行之!
果然!
片刻之后,姑苏泓射的招数奏效了。
宫中,一直眉头紧皱的戎武帝,眉头微微舒展开来。
满心欢愉。
哎呀呀,果然还是姑苏泓射,深得朕心啊!
不愧是朕的股肱之臣!
喜形于色之下,他宣召对方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