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叶千盈让它放开胆量的吐槽,那系统就实在是有话说了您关于成功人生的制定标准,就很他娘的离谱。
宿主您自己不觉得吗这简直比计算普遍大众工资的时候,不取大众工资的中位数,而取百姓工资的平均值还要过分啊
按照宿主您这个评价标准,那岂不是连“和马平均,我每个月挣几个亿”都做不到了吗
对于杨院士的问题,叶千盈当然就只有“同意”两个字才能敞抒胸臆。
杨院士的消息回得很快,他告知叶千盈,到时候会有人过去接她。
在军工方向硕果累累、凝聚态物理的超导方向捷报频出、每天晚上打一次的核物理副本亦稳步前进的时候,叶千盈的数学也从未缺席。
物理、信息、生物工程这些学科都有偏于实用的方向。只要想做,就能和叶千盈一样,扎进相关的行业里,埋头干上一番大事。
相对而言,数学就更偏重于理论。
单以b大的数学院为例,b大数学院一共分为四个系,除了数学系是做纯粹的数学研究之外,无论是概率统计、信息与计算机科学,还是金融数学,无一不需要和其他的科目搭边,才能展示出其相应的实用性。
从这个角度看,数学仿佛“很不实用”。
但是,在实际的科研中,数学却是理科之父。
一个研究者手握纯数,可能感觉自己干不了什么,但是倘若他没有纯数,那一定是什么都干不成的。
就连爱因斯坦研究相对论的时候,都因为自己无法负责起物理中相关的数学知识,所以不得不屡屡向数学家们寻求帮助譬如闵科夫斯基、格罗斯曼、希尔伯特
对于叶千盈来说,如果物理是她通往大国重器所要搭上的阶梯,那么,数学显然就是她的根基。
即使已经取得了现在这样,以她的年纪几乎无法企及的成就,叶千盈也从未沉醉在成功的喜悦里不可自拔。
她没有一天忘记过数学。
只不过,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研究内容之下,叶千盈对数学的研究不得不被分割成一个个小块。
她可能见缝插针的在茶水间里,从裤兜里掏出来一张折叠好的数学思路,也可能在会议开始前的一小段空暇里,自己掏出整理的文件夹看看那些碎片化的思路。
要让系统来评价,它不得不说,叶千盈在数学研究上争分夺秒的功力,比她在写情书上利用时间的效率和动力都要高多了。
由此可见,当对象决定和叶千盈谈恋爱并且终身不跑时,对象常有,而数学思路不常有矣。
叶千盈对这件事的观点更简单“数学研究嘛,有点条件就可以研究。”
至于什么是条件条件就是长了脑子。
就像叶千盈一直开玩笑讲的那样,反正研究纯数也不怎么花钱。
这半年来,叶千盈的研究一直围绕着冰雹猜想打转。
冰雹猜想看,又名角谷猜想,属于世界七大数学难题之一。“冰雹猜想”这个冷冽的别号,与它像冰雹一样,把数字在云层中来回起伏,又最终落下归一的特性相关。
至于它的原名“角谷猜想”这倒不是因为这个猜想和角抵或者谷子有什么关联,只因为当初提出这个数学问题的r国人,他就姓角谷
至于冰雹猜想的内容,理解起来也相当简单。只要一个人上过小学,学过最基本的加减乘除知识,就完全可以自己尝试
一个正整数x,如果其是偶数就除2,如果其是奇数就乘3再加1,反复重复上述过程,最后得到的结果总会是1。
随便拿一个数字,像是以24为例它会经过241263105168421这十个过程,最终又回归于1。
当前的学术界研究认为,所有小于7x1011的正整数,除了1、2、4、8这几个特殊数字之外,其余的数,无论它究竟是是大是小,最后都要经历168421这不可避免的四步,最终将数字化为1。
叶千盈对于这种仿佛不可证明的数字问题,一向都很有兴趣。当初解决回文数猜想的时候是这样,现在对角谷猜想跃跃欲试,也同样是这样。
而且,就像是沈瀚音在几何上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天赋一样,叶千盈在代数方面的敏感程度,也一样要令人侧目。
时至今日,她尚且没能证明这个已经质问住整个世界四十多年的问题。
但在借助了ai的帮助后,叶千盈有了一个新的思路。
这个进一步的猜想被叶千盈写进了她最新的一篇论文里,此时,关于角谷问题的阐述,已经比当前整个数学界研究这个问题的学者,都要更进一步。
三个月前,叶千盈把论文投给了eninee。
数学新进展,这是数学界四大顶级期刊之一。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