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4章 索尔工业与瓦格纳汽车(1 / 2)走出香江首页

晚上,新上任的朗格汽车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康拉德施密特抵达万豪酒店。

“感谢您与朱先生的信任。”

简单用过晚餐之后,康拉德施密特一刻也不能耽搁,开始向蔡致良和朱国信汇报他对于未来汽车公司的构想。现在已经同两年前不同,当时的索尔投资只是寻求合作的东方公司,如今已经是瓦格纳机械厂的大股东,并全力支持他造车的理想。

自1988年第一次同朱国信接触,后来索尔投资入股瓦格纳机械厂,并在遥远的东方建厂,康拉德施密特一直向朱国信阐述汽车行业的光明前景,希望能够获得足够的支持。但是朱国信一直跟他打太极,始终没有确切的回音,等到年初接到朱国信的通知的时候,康拉德施密特有些惊喜,却也有些犹疑。惊喜的是朱国信终于支持了他的想法,而犹疑的却是朱国信对他的支持能到什么程度,毕竟这可不像东方的恒远汽车厂,那里全国一年的汽车总销量也不过十万辆,几千万美元的投资就可以轻松搞定,而这是在德国,外部残酷的竞争环境,尤其是美系车和日系车近十年来在欧洲攻城略地,没有数亿的投入,就不会在市场上泛起一丝涟漪。

索尔投资在苏联解体的浪潮中,在东欧收购了一大批产业,而后通过合资,收购,换股,在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控制了不少工厂,这都成为此次整合汽车制造工业的基础,也坚定了康拉德施密特的信心。

康拉德施密特随即开始组建自己的团队,毕竟当初随着瓦格纳汽车的停产,整个团队也随之各奔东西,进入其他汽车制造公司,想要再次聚拢是不太可能了,而筹备建厂方案,首要问题自然是选址。

“我建议将地址选址德国,汉堡比较合适。”作为一个德国人,掌舵一家德国公司,将未来的汽车厂选在德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康拉德施密特道:“若论工业基础和制造能力,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都能够完全胜任,哪怕是我们现如今所在的荷兰,也出产过世爵这样享誉欧洲的品牌,而随着欧共体的进一步整合,汽车产业链也不再是什么问题,之所以将地址选在汉堡,就是因为便利的交通条件,海运可以极大的降低成本,而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这里靠近东德,这也是我建议在德国选址的原因,随着德国的统一,将会为整个德国带来数百万高素质的劳动力”

诚如康拉德施密特所说,西欧各国的工业基础和制造能力都足以承担这样的使命,但是德国统一之后,8000万的人口规模却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这意味着巨大的购买力市场,德国自七十年代以来一直维持在300万辆汽车保有量的市场也将迎来一波爆炸性增长,这得益于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的马克以1:1兑换,即便是劳动力成本有所增加,但是在西欧依旧相对低廉的多。

虽然法国自六十年代以来吸引了北非殖民地大量劳动力,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同高素质是不沾边的。另一方面,欧洲各国之间也是有差异的,德国的汽车制造业最强,竞争自然也是异常激烈的,所以相较于南方的汽车制造业重心,康拉德施密特将工厂建在了北方出海口。

蔡致良只是静静地听着康拉德施密特的汇报,没有发表意见,或许有压力才有动力,但是对于汽车工厂的选址,其实也没有太好的选择,德国和意大利都没有关系,不是他关注的重点。

“我觉得可以。”朱国信说道。

蔡致良随即也点点头。

“这是我拟定的供应商名录,共计254家,其中隶属于索尔投资旗下或已经入股的有6家。”康拉德施密特将一份清单递给蔡致良,这是他的新组建的团队近月以来整理的结果,结合了六十年代瓦格达汽车厂的供应清单。

蔡致良接过清单,也就大致扫了一眼,大都是德国的供应商,就递给朱国信,毕竟这其实也没有多少可看的,他也不需要了解这么精细,道:“你评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