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点42分。
青雨茶社。
一间幽静的茶室内。
张钧、高远、童静和鹏城日报的女记者江云雁四人,分别落座,坐姿都比较随意,舒服。
侧方站着一位摄影师,正在架起摄影,准备录制这期的采访。
江云雁长相秀美,一头齐耳短发,显得清爽干练,坐在张钧的正对面,忍不住多看了张钧几眼,目露惊艳。
以她阅人无数的眼光来看,也不得不在心里面夸赞一句,长得真帅!比视频里面的样子还要帅啊!
再看到张钧看过来时,江云雁点头微笑,进行采访之前的预热,“很感谢张先生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时间不会太长。
不过我们问的一些问题,可能会有些刁钻。
要是张先生不愿意回答的话,也没关系,到时候我们会把一些不必要的镜头减掉。
当然,在接下来的采访过程,也需要高经理和童女士这边配合一下。”
张钧和高远都点了点头,表示没有任何的问题。
倒是童静这边,到现在都还有点蒙。
刚才张钧问她要不要一起过来的时候,她心想自己过去凑什么热闹啊,结果身体却很诚实地跟了过来。
再听到江记者的提醒,童静的心里有点慌了,要我怎样配合?
关键是自己对于张钧的事情,什么都不知道啊。
而且自己还没有从张钧很有才华的这个真相走出来,就要接受下一轮的鞭挞吗?
这时摄影师朝江云雁打了个“k”的势。
江云雁会意,看向张钧,见对方再次点了点头时,就提出这次采访的第一个问题,“张先生,我相信不止是我,还有很多人都很好奇,你是怎样创作出黄昏、有何不可和不说再见这首风格迥异的歌曲?或者说,这首歌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不愧是专业记者!
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抓住了重点!
高远和童静两人一齐看向张钧。
显然他们对这个问题,都很感兴。
尤其是童静,听到张钧已经创作出首歌曲,看样子还颇为火爆,不禁产生了几分惊讶和几分好奇。
就见张钧淡定自若道,“我周末睡午觉的时候,经常会一觉睡到下午,夕阳的余晖从窗户外照进来,带着一些黄昏的余热,感觉像是爱情走到了尽头的样子,将近黑暗,又还不到黑暗。
至于有何不可的灵感,来源于我和一位女孩聊了百多个日子,有时候会产生很多的幻想,就随记了下来。
第首歌的话,其实是心里一直很怀念,那些逝去的青春,也想为青春创作一首歌。”
原来如此!
听完张钧的解释,江云雁和高远都是恍然大悟,有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感觉。
童静虽然没有听过张钧唱的那首歌,但在此刻,听到张钧解释那首歌的灵感来源,顿时就觉得,高经理说的没错,这家伙果然很有才华!
看来刚才是自己先入为主了。
她们也并不知道,回答完这个问题后,张钧在心里悄悄地松了口气。
还好自己急生智,把这个问题圆过去了,不然真的不好解释。
这时江云雁继续抛出第二个问题,“我这边搜集到一些讯息,有位大学教授说你是乐坛的新希望,那么你是如何看待这个评价呢?又是怎样看待当今的乐坛?”
大学教授?
张钧的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出之前陈婷婷发给自己看的那个视频,暗自想道:该不会是鹏城大学的那位教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