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计算机技术发达的新世纪,你只要稍不留神,就会被周围一圈的人甩到十万八千里远外。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微信群聊,你手哆嗦一下,已经显示未读消息九十九加了。
从前的车,马,邮件都慢,现在没有马了,连邮件都不需要了,直接“车地铁微信”都很快。
再比如说,从前街角的书报亭挂满各种时尚杂志儿童画报,想打扮的姑娘,爱画画的小孩,都是那里的常客。现在一个手机微博一个小红书app全都能取而代之。更多资源,更多时尚博主的出现,现在街上随处可见明星的模板,复制,粘贴。
这些还得感谢伟大的计算机之父,爱兰图灵,多亏了他当年的离经叛道特立独行,才能我们有今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外卖网购样样精通的幸福生活。虽然陈柚这种计算机白痴不知道什么CPU是干嘛的只知道CPB是卖化妆品的,但时代的变迁浪潮,从不管你是何方神圣,一个浪花席卷而来铺天盖地,时代就变了。
陈柚就是那个时代更替的见证者之一。虽然外卖网购助长了她“好吃懒做”的天性,但是小时候街边的烤红薯,小学门口老奶奶摆摊卖的小本子贴纸,或者当时只卖一块钱一包的干脆面都还停留在她梦里,虽然难登大雅之堂,可就是有滋有味。仿佛就是陈柚升了个中学的光景,都不见了。
后来陈柚上大学时一个男生追她,不知道从哪里听说她喜欢吃“红薯”和那些东西后,五月份的天,点了好多外卖的“蒸红薯“送到女生宿舍楼下。陈柚这人也是倔的很,不喜欢就死活不给面子,楼都不下,最后那个可怜的家伙只能打道回府。
陈柚喜欢吃红薯,但也只喜欢在冬天露天摊卖的的烤红薯,拿指甲轻轻掐掉一块红薯皮,一阵白烟像白骨精的仙气溢出来,这时候就别戴着眼镜凹造型了,小心看不见路栽跟头。
在路边吃红薯的一套工序也很有讲究。红薯皮烤得焦香四溢,但不能沾到嘴皮子因为不干净,要先剥掉头上的,再揪着那点起开了的皮绕弯子一圈一圈顺下来。不过也别一口气拨太多,露在外面凉得太快不好吃了,也别力道太小,拨掉的皮星星点点稀稀拉拉,还没腾出一块完整的体积给你下口都已经凉透了。吃的时候嘴型也有技巧,万万不能一大口“啊呜”进去,除非你不怕烫,一小口,还要撅起嘴皮子,这样翘起来才不会烫到嘴唇发泡。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烤红薯比较干燥,蒸红薯湿湿烂烂的,陈柚最不喜欢了。
陈柚这人轴得很,虽然不是强迫症,但有时候一根筋别不过来,就和老年人一定要穿你穿秋裤一样,保守的思想扭不过来你怎么说都没用。
不过她的保守也是有领域之分的。要真是什么地方都轴,那这人怕不是个神经病。
对于她这种思想保守的规矩人,高中谈恋爱算是很大胆的事情了。但像她这种人,谈恋爱都是奔着结婚去的,也无可厚非?还是为时过早了点,因为也就她单方面这么想。
那这样就说通了,对方不合适结婚,所以两人谈了两个月就分手了。旁人看起来还以为他们是来搞笑的,所谓山盟海誓亦会分开呗。
没错,三十岁的陈柚回想过去,一直以“未婚夫”标准要求一个初出茅庐的初恋高中生,难于上青天。可当时执拗的她就是这么一味地幻想,对方可以和自己实现校服到婚纱的美妙。
……
他叫柯麦,人称老麦。
刚开始是老麦先看上陈柚的,不过男追女隔座山不是白吹的。刚开始,陈柚这种心气高的家伙真没把他放在眼里:不就是成绩好的理科男么,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还文艺女青年呢……
第一次认识老麦说来话长。当年入学新生团建,还没完全分班到时候大家都心心念念心诚则灵似的想着进一个学霸包围考神附体的好班。老麦是陈柚的室友介绍的,据说年纪中某个班级会是个潜力股,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班分进去一个叫柯麦的鬼才,数学贼牛皮,江苏人理科基础就是好能进省重点的好苗子好学校哭天抢地要他去人家小手一挥,来了上海闯荡国际学校……要不是这一通天花乱坠的彩虹屁,陈柚还真不知道自己宿舍住了个未来的销售经理。
可能是彩虹屁越吹越仿真,从心里学认知角度看,这就是通过多重诱导来改变一个人的观念。要真这么管用,心理咨询师也就挺好入门的了,随便找一个说话动作都极具表现力的人吹一波彩虹屁,抑郁症厌世的人都能发自内心地感受到真善美人间值得了。
心理咨询师哪有这么好做?吹出来的终究是A货,彩虹屁的背面就是捧杀。终于轮到一次团建活动老师分组天赐良机,盯着屏幕上显示的陈柚,下面一行就是柯麦的图像,攥着小本子坐到对应的桌子以为可以一睹大神真面目了……
若人生只如初见,恐怕打死我都不会相恋。
面前的圆桌前,只有一个又黑又瘦,满脸是痘的男生,孤零零地手里捏着写了“柯麦”二字的姓名牌。
柯麦,可真是没辜负人家对理科男的预期。简直就是标准的理科男形象,由内而外散发着化学公式数学坐标的气质。
至于为什么这种气质还是在“不看颜值看内涵”的陈柚面前败下阵来,要想成为万花丛中一点绿,长得帅万万不可,要长得很帅,很好看,惊艳才能让人一眼就认出来铭记于心。不过也不是一定要长得好看,你长得很丑也行,不过一般般丑也远远不够,丑就得丑得惊悚,丑得扎眼,就像穷也得穷出个一级贫困地区称号一样,拒绝平庸,否则入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于我何予也……
所以第一次庐山真面目,陈柚成功地没记住,甚至觉得这人长得令人脸盲,太一般了,仿佛是上帝创造人类时,随手捏了放在一边的人形泥塑,还忘了加白颜料。
至于后来是听谁说的八卦,说这人喜欢自己,陈柚差点没被奶茶呛死在学校里。虽说没有一节课是在一块儿上的,但一个年级一层楼,一层楼一个出入楼梯口,听个讲座还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一看到这个脑袋和旁边几张看热闹笑得嬉皮的表情看人热闹不嫌事儿大,就好比八竿子打不着关系过年碰上了的七大姑八大姨还想攀亲戚家长里短的唠嗑一样尴尬又无聊。
可能是某人聪明地意识到了自己的缺点,有一次周一晨会,陈柚玩手机玩得正高兴着,猛地抬头看见前面两排坐着一个像“一个大西瓜中间切一半”结果手起刀落切歪了的低配版侧分头。
好家伙,你丑也得丑出个“一级贫困”来。
丑得扎眼不扎堆,这才能被人记住,这才是王道。
这回再没记住你我陈柚怕不是白内障了。
接下去就是怎么搭讪了呗。两个人,一方屏幕,一个契机,一道……考试数学题,多巧,我考砸了你考好了,我不痛快你来安慰,我不恨死你我脸往哪里放?
老麦是真的情商会掉线,就在不经意间。陈柚还没从某次数学失败中回血,发了朋友圈诉苦,这人顶着满面红光跑去问一个比他差了很多的loser,能提着脑袋回来就不错了,怪不得身边人都说,老麦的脑子只用于考试,别的,免谈。
一根稻草可以压死骆驼,却在某个适当的关卡也能救人一命。所谓病急乱投医,死马也能当活马医,老麦心生一计,不如,提出一个绝妙的建议:
“我可以帮你补习啊。“
“免费?“
“当然啦。“
“可。“
能让陈柚这样的性格松口,也多亏周围人旁敲侧击,继续日常彩虹屁推销“老麦先生“补课效果有多惊人,补过的都说好,没有你考不到。
抱着对“网红新产品“试一试的心态,陈柚踏上了她的不归途。时光已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没补课前的她,对科技鬼才一直是抱有成见,你看看人家爱兰图灵,人际交往能力并没有达到平均的水平吧。
都说了,老麦是个聪明人,聪明人追女孩儿可不像他的老前辈爱兰一样,人家那是自身魅力足以抵挡其他缺陷,老麦没能拿十八般武艺出手,难道还不会投其所好?奶茶来凑。
接连一个礼拜,老麦前后邀请了陈柚拼单喝了五次奶茶,完全掌握了她的口味,去冰无糖加珍珠。
两人补完课还能一起研究一下哪家奶茶啥口味还是新出的哪款好喝,并且在五十岚的血糯米奶茶上意见统一达成共识——榜单第一。
感情可以一杯一杯喝出来,这是真的。
也许是陈柚从老麦的笔记里提高了成绩而感谢,也许是两人一起喝奶茶时的平平淡淡之趣,老麦虽然丑得扎眼,但他的不同,不仅仅是丑得和别人区别,而是在高中大家都蠢蠢欲动小叛逆的时候,他显得像个老师,好像道理什么都懂,自己本身也听话,陈柚看到他就用种看见长辈的安全感和信任。
话不多说,这时候该撒糖了。
陈柚和他在一起虽然时间不算长,但毛病改了不少。他太优秀了,好像什么都会。
“你居然还考了钢琴十级?“
“我妈比我学的。”老麦说得到简单。
“我还以为你这种理工男对艺术一窍不通呢。”陈柚拿吸管狠狠戳着冰激凌球。
“我对艺术还是挺有天赋的呀,我小时候听‘夜的钢琴曲’还能听哭,说明我多愁善感。”
“你考了个十级说你没天赋的话,”陈柚猛吸一口奶茶,“莫扎特都能被你气得跑出来揍你。”
其实老麦不知道的还真不少,这天回去陈柚一想到自己钢琴只考了六级就没考下去了还气得睡不着觉,一回家就把陈年旧事般的琴谱抽出来打算重操旧业东山再起。
和一个优秀的人在一起,真的会让自己变好,爱情就像模仿游戏,机器人模仿人类,你想去模仿他的技能,他努力复制你的喜好。
老麦和陈柚在一起的时候,旁人都以为他们属于“性冷淡”风,就像改革开放前革命友谊那样单纯。举个例子,每次饭点在食堂待得最久的一般都是出双入对的情侣,来得最早走的最晚,倒不是吃得多,而是你侬我侬,哪还顾得上吃饭?要不是后面还要上课,赶紧趁着大妈锁食堂门前扒几口,估计那些姑娘都得瘦成白骨精蜘蛛精蝎子精了,新版西游记的预备演员呢。难怪人家都说爱情中的女人最美丽,饿得都瘦了好几斤,身材个个都是窈窕的赵飞燕同款。
陈柚到没瘦下来。虽说他们俩是全食堂情侣中唯一一对不开荤,只吃素的模式,但人家从来不一心二用,该吃饭就面对面吃饭,吃完了一起端走盘子回来,再一起认认真真看手机。在陈柚这种保守的老年人眼中,浪漫的方式有很多种,一巴掌扳过你脑袋撅起嘴皮子就往上嘬的不叫浪漫,叫浪荡,嘬一口还不过瘾要还要伸手捋个没完的不叫浪荡,叫淫荡。不过这只是她的个人见解,别人怎么谈恋爱她不管,她只管自己不爱怎么样就是了。也难怪别人来不及吃饭,嘴都被堵上了,手也有了要放的地方,还能怎么,再长一张嘴一只手吃饭?
要说起两人的柏拉图式恋爱贯彻落实,老麦知道陈柚爱看电影,陈柚知道老麦喜欢演员卷福,合二为一,两人窝在一块儿看卷福演的电影。
结果老麦选了那个,“模仿游戏”,讲的是爱兰图灵的故事。
多好,了解一下理工男的偶像,长点知识还能和他聊天时吹嘘一番,而且就算遇上什么脸熟的老师,还好说“我们在一起学习计算机知识”。
讲真,不懂装懂还是有点难度的。首先你不知道什么enigma还有其他七七八八的计算机常识,你连这个电影在讲啥你都搞不懂。这就是陈柚再看第一遍的时候的心理大环境:懵。结果一刷之后老麦问她感想如何,他只好回答说,演得不错。
“模仿游戏”是这些年来陈柚二刷三刷四刷无数刷的一部电影了,其实也没想过,这么高科技的东西,她这个理科白痴也会入迷,可能是小到每一帧画面,比如在轰炸之后坐在废墟上举起咖啡杯的老夫妇,还有从无家可归的人群中悠然自得骑着单车残檐断壁的爱兰图灵,没有细思极恐,但又有一种,每个年龄段看了都不同反响的愁在里面烘托。